第18章 承受不住拒絕時,怎麼辦?(3 / 3)

讓他驚訝地是,這樣拜訪多了,簽單的數量也多了起來。有時去拜訪牛皮糖客戶,大家在一起吹吹牛,吹著吹著,就話趕話把生意談下來了。

他領悟道:原來做生意就像騎自行車,不會騎之前老想著怎麼才會騎呢?等會騎了,也說不清楚為啥就會騎了。

我分析了他打開業務前景的原因,想來也是很簡單:他所在的公司一直在運營,這就說明他們的產品是有市場的,既然有市場為啥別人做得動他做不動?——如果他的做法到位,就會出現和別人一樣的市場現象。

我分析了他的客戶後來為啥會和他做生意,這裏的道理想通了也很簡單:一個新業務員能對客戶有多大影響力呢?拜訪次數多了,大家之間的隔閡也就一點點小了。而且交往多了,大家心裏那張窗戶紙就會在某一個時候被捅破。

所以做生意就像兩個人談對象,一男一女老待在一起為了啥?不就是為了談戀愛麼?但是有幾個男女一相處就閃婚呢?將來再恩愛,這之前也要有一個交往再三的過程,不走這個過程的人一定很難步入婚姻環節的。

因為做業務存在這樣的邏輯,於是下麵的問題就很值得新業務員們思索。

做業務的人第一關是什麼?

我在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後,學員們的回答各異,有的說熟悉客戶,因為好多單子都是和客戶搞熟關係後才簽的;有的說熱愛產品,因為隻有熱愛產品的人才會讓客戶感受到產品更多的價值等等。

其實第一關是“跨越難受”。因為不能跨越難受關的業務員,業務很難堅持下去。我們見過太多無法消化難受的業務員,他們經常在跳槽中找未來,有的實在不想幹業務了,就重新選擇了讀研。最遺憾的是,影響他們做不動業務的實際的症結是什麼,他們始終沒弄懂。其實一個關鍵的症結就是沒有“跨越難受”關,如果過了,他們做業務的信心就會大不一樣了。

像上麵這樣的例子真的很多。

工作後遇到的“難受”會來自很多方麵,除了市場給予的拒絕感,還有一個就是需要飽嚐拒絕的工作長期纏繞著自己,自己很想改變,又不知道明天往哪裏成長。所以上麵的例子雖然普通,但是與其陷在迷惘裏,還不如多多體會普通案例中那些不普通的工作辦法。

在“消化拒絕”方麵,大概沒有人比承受“1849次拒絕”的人更能體會“消化拒絕”的滋味。

這個人很想自己拍一部電影,於是拿著劇本去找投資公司。當時好萊塢有五百家電影公司。這個人就從第一家開始拜訪,接著體會到了五百次輕描淡寫就被回絕的滋味。他怎麼辦呢?他用了一個很簡單的辦法,轉回頭,又從第一家開始拜訪,結果依然是被拒絕。遭受了一千次拒絕的他繼續選擇最簡單的方式,又從第一家開始拜訪。依然是500次被拒絕。怎麼辦?他咬咬牙,為自己的理想,他決定堅守自己認可的價值也遠景,於是又開始了下一輪的拜訪。等他拜訪完 349家公司後,他得到了下一家公司的接見機會。幾天後,公司讓他來談劇本,接著請他當男主角,請他來拍這個電影。這個電影就是紅極一時的《洛奇》,他就是後來巨星史泰龍。

說到這裏就對本章內容做個小結——“被拒絕”是三個字,對新業務員來是是道鬼門關,這一關過不了,自己身上其他的優秀就難以在商場裏體現。

但是一年又一年,這一關總會是很多人的鬼門關。被這一關擋住的業務員心裏常會發出一種聲音:“老板,找個人幫幫我,帶帶我吧。”

這個心聲不是做夢,老板有一天一定能聽到的,因為老板都有種盼望,盼望業務員們個個能幹,個個精英。但是老板肯定不容易馬上聽到這種心聲,因為老板常陷於宏觀事物中,於是就在很多時候體會不到業務員心裏的“累”,特別是新業務員們心裏的“嘈雜和迷惘”。

老板體會不到業務員心裏“具體的累”,不代表老板不知道存在這種“累”,於是企業裏常見各式各樣的激勵培訓、業務培訓。遺憾的是,很少有力量能真正輸入到業務員的內心深處累計的那種疲勞裏。

所以,當你被客戶的拒絕折磨得不行時,可以多看看上麵的例子和分析,也許會讓你的心情好點,思路開闊些。明天還要迎著朝陽出去做業務,今天不給自己一個全新的心情和思路怎麼能邁得開明天的腿呢?

小 提示

我們真的該把更多的時間和心思放在搜集、研究、體會別人出成績的辦法上,因為這些能讓企業笑哈哈,也能讓省吃儉用慣了的父母拿著自己孝敬的獎金嘴裏感慨、心裏流出喜悅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