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新價值點會躲在鬱悶的情緒後(3 / 3)

可是有一天,他想開了。他的新做法在堅持到年底就帶來了職場新局麵。那他是怎麼做的呢?

他學習到了“崗位專家”的概念,於是每一個工作到了他手裏,不再是枯燥乏味、機械繁瑣,他都爭取把工作的細節搞熟、搞透。

別的同事都覺得他上班太老實,老實人容易被欺負。這麼多同事沒一個看出了這裏藏著的職場密碼。

他說:“我不再和別的同事嘔氣,我要讓每個有機會聽我談工作的領導有這種感覺,覺得我比其他同事懂得更多,鑽得更深,我堅信領導的這種感覺累積多了,哪個同事再靠老資格壓我、欺負我都沒用了。”

他這麼做後,第一個收獲是這樣的——有一天在樓梯口與一位外部門的領導擦肩而過,那領導忽然轉身叫住他,告訴他有一個新項目組要成立,他的名字就在其中。

他的這個經曆很值得我們借鑒。找出路的人與其埋頭苦幹等機會,不如經常抬頭看看機會常在哪裏孕育。他的經曆就告訴我們一個常孕育機會的地方。

企業隻要在發展,就時常會有跨部門的項目組成立。新項目組的領導會把他認為能幫到他的人召集在一起,於是他的努力就有成效,項目組讓他的活動空間不僅僅是自己的部門,想想看,當一個普通員工在企業裏活動的空間大了,他獲得的新機會還會沒有麼?

他說:“幸好沒有忍不住辭職,幸好學到了崗位專家的概念。”

生命不息,跳槽不止。這話貌似誇張,實際上我的谘詢者和學員裏這樣的人真不少。有的即使沒把跳槽當家常,可是心思裏也沒消停,跳槽的心一直在蹦噠。我的一位同行開玩笑說:“靠業績跳槽,會越跳越高;其他的跳槽很容易越跳心越煩,猶如更年期提前到來。”

所以想跳槽前,能多一點心情走入“熬”字決,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轉摘一句話與大家共勉:積極人生與消極人生的根本區別在於前者找借口讓自己變得努力,後者找借口讓自己變得懶惰。

說到這裏,就給本節做一個小結——他說:“我剛接受崗位專家的理念時也沒搞懂,我想把工作搞透徹可是也不太知道該怎麼做。後來谘詢多了,才明白成為崗位專家好簡單,就是兩件事:一件工作做完了,把工作細節重新整理出來,在遇到的問題中反複找答案。這兩件事做多了,說出的話就和別人不一樣。”

我覺得他的話雖然普通,但是很管用,特別是對那些覺得自己素質不錯但是沒有發展機會的員工最有用。

我分析別的領導在用人時先想到他的原因,這裏的原因也是一說就明:領導看人多是用的比較法——哪個員工和周圍的同事工作方法不一樣,哪個員工就會給領導的用人觀念裏埋下種子。

小 提示

如果大家也能做的這兩件事,整理自己做過的工作,就會很容易發現別的同事工作細節上的漏洞,同時也會讓領導發現自己離崗位專家的位置比別的同事要近。

我常聽員工說領導不關注自己。其實不是的,做領導的哪有不關注員工的。領導不關注你,隻是他還沒有找到讓你幫他的機會,如果你給他留下有不少地方能幫上他的感覺,那他在接受新任務時就會第一個想到你。

通過這個例子的啟發,我回頭再看我能接觸得到的員工,就發現一個更為突出的現象:

有太多的人想著領導主動關注自己,給自己提供發展的舞台,卻不知道引起領導的關注和重視是要提前做那兩件事的,是要自己走這些步驟的。我的一位同行說:“如果等領導主動關注你而你又沒有超越同事的工作思路和能力,這種情況通常是領導在打你別的主意。”另一位同行說了些有點偏激但不無道理的話:“所以會工作的人是必須學會基本的工作方法的,不然的話很容易在職場多年而毫無發展的機會。”

小 提示

你不滿意職場時?你打算一直鬱悶下去,還是說服自己學會一些基本的工作方法呢?比如本章內容提到的成為“崗位專家”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