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麵對強勢的領導(1 / 3)

——當領導引發你厭煩的心情時,怎麼辦?

下麵是我最新收到的谘詢留言,你一定覺得這裏說的職場現象很常見。

問:“老師,我是不是不懂怎麼處理跟上級的關係?我感覺她很不喜歡我,老拿一點小事說事。什麼時候她才能隻給我指點而不是指指點點?。

顯然這個現象太普遍了。有什麼辦法呢?太多的企業領導會出現“領導的更年期現象”,脾氣不穩定,看法很隨意,小事上發大火。

遇到這種情況日子很不好受啊!我谘詢者中,這類問題已經出現過不知道多少次?以至於有的人這樣感慨:“天下烏鴉一般黑,我怎麼老遇到這種讓我厭煩的領導?”工作中遇到強勢領導的時候太多,這類情況太普遍。

還記得本書第一章第章一節裏那個做辦公用品的業務員嗎?他的產品常帶點特色,比如有一個筆筒,上麵刻畫著一個大鼻子老板,一行英文寫著:“老板的鼻子最好。”鼻子在英文裏和“知道”是同一個發音,於是那行英文聽起來又會讓人聯想到這個意思“有很多時候必須明白,老板才知道什麼是最好的。”

我的學員說過一句話給我印象很深:“這是什麼時代?強勢的老婆和強勢的老板都多得很。上班老板老把我命令來命令去,下班老婆又老把我感過來喊過去。我這輩子算是躲不開強勢的壓迫啦。”

但是,也有人和強勢領導配合得不錯,並打開了自己的職業前景。那他們是用了什麼工作新方法呢?

小 提示

消化厭煩後,你一定強大。

20.1 反思自己的漏洞

—以此法消化厭煩,你一定變強大

我一個學員說過一個排比句給我印象很深:“生活中被老爸老媽管著,畢業前被老師管著,工作後被領導管著,我們這些年青人的人生多是在此三管齊下中展開著。”

我對他說:老爸老媽的管理是慈愛型管理,老師的管理是期望型管理,可是領導的管理卻與前兩者很不同,是壓製型管理。”

畢業十年內,隻要沒有做到企業離不開的員工,就會長期感受來自領導的壓製型管理,比如企業圍著目標轉,人人頭上有指標;比如今天有工作時不努力,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比如得罪了老子,你就別想在這個地方混。

壓製型管理會讓很多人不習慣,很多人畢業十年都還在向往慈愛型管理、期望型管理。於是這種不習慣就帶了厭煩的心情。

如果你正處於這種厭煩中,想對你說一句經驗之談:當頭上有一位能幹而苛刻的領導時,我們最不該做的是抱怨領導,而是反思自己工作上的漏洞。這樣做的結果才能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強。

※ 案 例 ※

我有個學員因為在銷售的位置上有了一些經曆和經驗,於是每天都在想著怎麼升官。

可是企業裏的大領導好像對他的潛能視而不見,於是他的升官心情就讓他很厭煩,老想換一個企業,爭取靠跳槽聘一個地區經理當當,實現他的升官夢。

接著,他一見到有本行業的企業招聘就去應聘,每一次填的都是地區經理的職務。可是每次都沒有被相中。他老兄很有意思,矢誌不渝。一晃兩年過去了,他還在往地區經理的崗位衝刺,而在現在崗位上還是個普通的推銷員。

有一次我們聽到他的牢騷:“悲劇啊,我怎麼就遇不到伯樂呢?如果有人重視我,我的經驗會給他們開辟很大市場的。”

我們就順便給他做了職業分析,問他知道地區經理都要幹哪些活嗎。這一問就把問題問出來了,他以為地區經理就是帶著一幫人做市場出業績。而實際上地區經理的工作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他並不知道,那就是“如何給一群人鼓勁和讓一群人工作思路清晰”,這一環節裏的兩個內容都是沒本事做不出來的。於是我們就建議他在這兩方麵好好觀察他的經理是怎麼做的?有機會去結交幾個做地區經理的人品位一下他們的心態和能力?

以後我們再有機會見到他時他先是髒話不見了,坐在那裏也不經常東晃西晃了。我們問他還去應聘地區經理沒有?他說他現在最想達到的是把公司分配給他的兩個徒弟帶出來,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體會怎麼給他們鼓勁和怎麼讓他們工作思路清晰。

後來他的徒弟做出了市場業績,部門領導又給他分了幾個人手,我想他真這麼做下去的話,離地區經理就不遠了。他自己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心一定,工作幹勁也多了起來。

開始工作時,事業心在啟動,所以普通員工常有激情;工作一段時間後,不少人會被不合心思的工作內容磨損誌向,之後,工作態度就變了:腦在參與工作,心在對抗工作。

這時如果不能收集和欣賞別人出成績的工作方法,很容易在之後的多年裏賺不到多一點的錢,也很難感受工作的價值。所以,被職業困惑纏繞過的員工一定要重視這點,普通員工在找出路時,最大眾化/最有效果的方式也是這個。

20.2 領導太壓人時,可用這一招

—用工作記錄緩解領導的強勢

谘詢留言中,常有人麵對自己領導的強勢沒招:“怎麼辦呢?任務一下達,就必須做成,沒有一點商量的餘地。”

有的員工遇到領導的強勢,口服心不服,有個學員說:“一山容不得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如果你正處在領導的強勢壓迫中,這裏分享一個職場常用的經驗。與領導交流的四個基本程序:

在領導下命令後反複揣摩,記錄每一個思路;先把能做的做了;然後借助已做好的內容向領導彙報;接著就是你最關心的步驟——將消化不了的難題集中在一起,向領導請教:“做這個工作中,我還有一些沒有完全理解的內容,想和你請教一下。”

小 提示

不懂得用這個經驗的人在遇到領導的強勢命令時,要不就是私下裏窩火,要不就是當麵跟領導討價還價,這些做法都會把事情搞得更難做。

※ 案 例 ※

我的一位學員在集團公司屬下的分公司裏做調研和培訓實習。他的新頂頭上司就是一個“強弓硬孥”,按他的話說:“在上司的語氣裏,聽到了全都是‘理直氣壯’,啥事在上司眼裏,好像都沒有他看不透的。我的天,超級地自負,他的話重得像是落到地上都能把地麵砸個坑。”

不用說,在這樣的上司眼裏,顯然他看誰都如同一個老長官看一個新兵蛋子。

他說:“他這樣壓著我,弄得我很難做工作,每次設計的培訓課程在他審閱時都被半真半假地肯定一下,過分地表揚一下,然後就是這有問題那也有問題,於是我們的培訓課程在推出之前,我的方案必須修改再三、再三修改,直到他累了不想再提意見了我的課才能上講台。每一次辛苦設計的方案被推翻,我的心裏都忍不住升起煩躁和對抗的感覺。怎麼辦呢,老師,給我出個主意吧,救救我,我快要被逼瘋了。”

這個難題繼續纏繞了他半個月。他仍然很苦惱:“能想的招我都想了比如多給領導耳朵少給嘴;比如領導指示之後,回頭問問自己這樣理解對不對?再比如做方案時多做一個,給領導做選擇,總之別讓領導覺得用我用得不順手,想起我的為人別覺得不順心等等。可是領導的濤聲還是依舊。”

但是這個苦惱沒有把他纏得“化繭”,又過了一段時間,他覺得領導好相處多了,領導對他也滿意多了。

他用的是這個辦法——以後的日子,隻要他見到上司發表高見,就趕緊一邊聽一邊記錄,不再用思路對抗,對不同意見,他的嘴裏再沒有說:“我是這麼想的,您說的我也想過,”之類的話。

慢慢地,他們合作得順利起來。有時他的課程設計拿到他麵前,他隻是掃幾眼,然後給一句話:“和我在一起沒多久,成熟得還挺快嘛。”

在他實習結束時,新上司不但在評語上說了些讚美之詞,還在電話裏和他的老上司說:“可以,小夥子好好培養是個好材料。如果你們那裏人才多,讓他到我這幹一段時間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