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委屈”是多數員工打開職業前景的必經之路
最近有谘詢者留言,言其在和其領導一起經辦一個項目時,瑣碎的細節上產生了思路上的衝突,領導忍不住吼了一句:“不願幹就走人。”這個學員受不了啦,走就走。這一走代價有點大,丟掉了她比較有興趣的崗位,也丟掉了年底雙薪和年終獎。
沒多久又接到一條類似的留言,言其努力三年多了,加班如吃家常菜,就為了今天努力一陣子將來幸福一輩子,於是甘心三年多和工作談戀愛。可是忽然間就覺得這個工作沒法幹下去了,她猛然之間理解了為什麼有人會說“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事情是這樣的,領導怕其很快就結婚生子,於是把那個她盼望已久的升職機會給了一個比她還晚來公司一年的男生。
谘詢者提到“工作受委屈”的時候,委屈各異,但是員工的心情都是一樣:憋曲,不舒服。
我的同行聽我說到這些事時,很淡定地說:“委屈又怎麼樣?成功的人誰不是一邊消化委屈一邊繼續成長?”
他的話很有道理。他也是做過領導的,所以他的話代表很多領導的心聲。
小 提示
如果那些讓我們受委屈的領導普遍都這麼想,那我們就要多一隻眼睛看世界,隻能承認:“如何消化委屈,是職場的必修課。”
21.1 利益上的委屈是常情
畢業數年內,多數人都會品嚐利益上的委曲。
對這個問題,職場上常用的辦法是:讓自己的能力更突出。
你的工作中出現過利益上的委屈麼?如果有委屈,那下麵這個受委屈的員工打開職場前景的例子可供你參考。說這些例子是擔心有些人一受委屈就想跳槽,心裏裝不下任何小委屈。
※ 案 例 ※
一位學員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老板給他的職位是“總經理助理”。年青人得到這個職位通常是喜滋滋的,因為這個名字聽起來挺好聽,名片很拿得出手。
但是在很多規模不是很大的企業裏,這個助理的職位的職能就是“萬金油”,哪裏不夠人手都可以被派去幫個忙。
他還不錯,很快就把工作心態調整得很好,參與各個部門的工作時沒有因為掛著總助的大名而苦悶,而是積極當參謀、打下手、多幫忙。他開玩笑地說:“老師以前給老板當助理,現在給普通員工當助手;我現在比老師還厲害,我向上給老板當打工,向下給普通員工打工。”
這樣的心態讓他孕育出了一個靈感。
他策劃的一個廣告項目成功地登陸了當地一家民營連鎖超市,顧客進超市都可以拿到一張宣傳單,單子的一麵印著廣告宣傳,一麵印著食品安全的常識。這個策劃給公司帶來了一些收益,老板在表彰會上一高興就說年底給他發一個大紅包,還特意強調了:“以萬字為單位。”老板說:“誰為公司出力,公司就獎勵誰,獎勵到別人眼紅。”
可是到了年底,這個廣告項目為廠家產生的增值很難持續核算,廠家做一期後就可能不在繼續做了,於是公司從廠家拿到的回報也變得說不清楚,老板激情不在,更找不到獎勵他的動力啦。
最後別人都想知道他拿了幾萬,實際上他隻拿到了一萬。
他沒有被這點委屈困住,更沒有在這一件事情上製造太多的閑話和怨言,還是堅持著他的努力。
後來他們老板做了一個新項目,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因為在老板眼裏,他敬業、他上進、他很少有消極情緒,於是老板想讓他“掙點錢”。
我分析他打開職場前景的原因,也許符合這一條職場理念:高明的員工左右情緒,普通的員工被情緒左右。
我也分析老板把新項目教給他是出於什麼心理?想來也很正常,因為老板要發展企業,總要找到自己滿意的人手,象他這樣敬業又少抱怨的人在職場裏還真不多,於是老板就起了這樣心思:與其在外麵花大錢四處招聘、或者請獵頭四處挖能人,還不如好好珍惜和培養自己那些有潛質的手下,這樣培養的人才忠誠度高而且相對成本低得多。
看了這個例子,你對職場裏委屈的理解是不是開闊了些?如果還沒觸動你,再舉一個例子。因為沒人回避得了職場裏的委屈,所以能多一些調解委屈的思路和心態,對職場發展一定有好處。
21.2 工作量上的委屈更是常情
初入職場的人很快就會遇到工作量上的難題,覺得工資與工作量不相配,讓人鬱悶加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