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舞台離你不遠,因憂而生(3 / 3)

他問:“怎麼做?”

我說:“職業分析裏有一招,正適合你的現狀,你可以嚐試一下。這些招都是來自對不少職業精英的工作細節的總結,所以也算實踐出真知。”

他這回有興趣聽了。

我告訴他:“這一招就叫把工作思維延長一尺。提醒你一下,是延長一尺而不是一寸。我們發現好多人學了這一招沒效果,最後發現不是這一招沒用,是用這一招的人沒用好。”

接著我就告訴他怎麼把他的工作延長一尺。

我問:“你除了用手數別人的錢以外,是不是也有機會用嘴給你數過的錢做個總結?”

他聽了我的話,說了好多:“有。部門要求每個月都要寫一份工作彙總。有時候高管會議上,財務部每個崗位都要做財務分析彙報,而且彙報的時候是一個接一個,不是全部在一起。”

我說:“你說了這麼多,那你就一定知道什麼樣的情況叫把工作延長一寸了

他很敏感:“您的意思是,我的工作思維隻延長了一寸,就你兔子尾巴那麼長對吧?”

我說:“差不多。你在彙報的時候隻對你的崗位上的內容做了總結,於是你的工作通過總結延長了一寸,接著高管們就會知道你做了什麼,你想過什麼,你的崗位素質怎麼樣?但是這時你就漏了一個關鍵的東西。”

他忙問:“什麼?”

我說:“這些高管聽你的工作彙報,不是來評估你的工作能力的,他們沒這個時間也沒這個心情。如果你對人事幹部這麼彙報就對了,但是高管會議上這麼彙報,雖然不能說驢唇對不上馬嘴,也可以說是對牛談琴,牛聽得很無聊。”

他很聰明,一點就通:“對的,我也發現了,那些高管很少用眼睛看我彙報,如果是老板講話,他們各個都把臉遞給老板。所以我基本上可以斷定,我們的工作彙報就像對豬談琴,豬聽得很痛苦。”

“牢騷是自己的朋友,也是工作的敵人”,我說:“你想知道怎麼把工作思維延長一尺麼?”

他說:“想!極想!”

我說:“我們總結多了發現,能聽得懂‘把工作延長一尺’的人很多,可是有心去做的人就不那麼多。我就納悶了,怎麼會聽得懂卻做不到呢?後來才領悟,好些人的小名都叫‘懂道理’,不叫‘做道理”,這是打工的人最容易出現的職業毛病。”

他苦笑:“您還沒告訴我答案,就先繞著彎地把我批一頓。”

我說:“好吧,那你就試一試吧。我問你工作彙報是給誰看的的?你會說大領導,甚至大老板。可是我再問你一句,大領導和大老板想從你的工作彙報中看到什麼?你會說新價值點和新問題點,對吧?”

他笑了:“你都替我說了,我還能說什麼?”

我說:“如果我再問你,你反思一下以前做過的工作彙報,你的彙報裏有老板關心的新價值點和新問題點麼?”

他說:“有是有一些,但是就不知道他們關心的程度怎麼樣?如果他們關注我們的提議就像關注人體模特一樣就好了。”

我說:“這就是我擔心你不能把工作思維延長一尺的原因所在了。因為你沒有去尋找大領導所關心的新價值點和問題點並以此延伸你的工作,你隻是在完成手頭的工作而上下班。接著就出現了一個老生常談的狀況:你像牛一樣一天忙到晚,大領導眼裏你這條牛還是頭慢牛。”

他認真地點頭:“那我怎麼才能把工作思維延長一尺呢?”

我說:“給你一個建議,建議肯定有用,但能不能做到就要看你和這個建議的緣分了?”

他說:“工作也像談戀愛一樣,和有緣的人才能談下去,對吧!這麼說,你的建議都是好姑娘,對吧!問題是我們是不是有緣。行嘞,您趕快把您的‘好姑娘’請出來吧”

我說:“建議一,你用一個月的時間和一批一線的同事搞熟關係,就像那些供應商往你們那裏貼一樣去貼近一線的同事。不過我擔心這一條建議你聽得懂,可是你不知道怎麼和一線的同事成朋友,因為你沒做過銷售、開發過客戶,所以我擔心你找不到能和一線同事成朋友的方法。”

他點頭:“真服了你了,你這麼一說,我還真就沒幾個一線同事的朋友。不過我和不少辦公樓裏的家夥也是熟悉,大家心知肚明,誰也不是誰的真心朋友。”

我又問他:“對‘建議一’,你準備采納麼?”

他點頭:“我回頭就去研究你的第一個建議。”

我說:“建議二,盡可能多地搜集和記錄一線同事的工作細節和牢騷,然後用你的財務眼光給一線同事的工作做個財務分析,特別是做成本分析,你們那些大領導都會關心精益管理的,現在也流行著個,所以關係到一線員工的工作成本的分析,隻要你說得細,他們肯定聽得進去,如果你還能提一點辦法出來,他們肯定對你刮目相看。”

他聽得很興奮:“真的,你的建議比吃頓烤鴨還讓我高興。謝了您內,您就等我好消息吧。”

以後的日子他經常到職工宿舍和員工打牌、吹牛,記錄了很多一線員工的心理話。他說:“這一記錄才發現公司高管真的太高了,我敢肯定我知道的這些他們全不知道。”

我問他:“你都知道什麼了?”

他說:“我們那些做銷售的兄弟基本上都是自己去摸索,沒有人教他們經驗,隻有人壓著他們去完成銷售額,好些兄弟就因為這個辭職成了競爭對手。”

我說:“然後這個問題又踢給了人事部,那些HR又要拿出時間精力去招人,招到新人就增加了培訓部的工作量,如此一環接一環,公司不知不覺中為每一個環節花錢,於是一個人員的流失就等於公司要額外多發幾個人的工資?”

他說:“就是這麼回事,老師您這麼一解釋,我就真的理解了什麼叫‘把工作思維延長一尺’。”

之後,他就真知道怎麼做了。

在對高管們做財務分析時,他把上麵的內容做成了一個主題,然後還發給每個高管一份。

這位兄弟很聰明,建議大領導給公司做一個“崗位成本分析”的專題。這個建議很快就被重視,這個任務也交給了他,他也由單純的財務核算崗位走上推動公司運營的新舞台。

我說:“你這麼幹下去,誰也阻擋不了你升薪。”

接著我還給他出了個壞主意:“把你的每一個主題報告和原始記錄都整理好,如果此處隻讓你當牛不給你喂好料,你就拿著個去找新單位,肯定有企業會明白你的價值。”

他說:“我想起老師說的一句話:如果你能幫公司增加賺錢的能量,或者幫公司減少耗錢的能量,企業領導就不再給你當爹而會主動給你做朋友。”

寫到這裏就對本章內容做個總結——老話講“食人之祿,忠人之事”,這個講法肯定是對的,拿人的工資,盡心給人家做事。可是這話職業規劃師們很少敢直接這麼講,講出來就是脫離現實,就是拿大道理忽悠人,因為現實就是如此:基層員工關心自己怎麼多賺點錢、多撈點小便宜的居多;企業裏關心企業的危機的人少之又少。有的企業裏,關心企業危機的人甚至少到最後就隻剩下一個:老板。老板會說:時代如此自我,現實如此自私;

員工會說:賺多點錢如此艱難,現實如此殘酷。

這樣的職場背景裏,那些講傳統價值觀的人就容易成另類。但是這時的另類並不是怪胎,反而是榜樣。在眾多基層員工感覺前途迷惘時,另類的人反而多了出路,所以這裏要把這類例子舉出來,給職業品質優秀型的員工多一點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