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說,他就發現自己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而且不少環節立即就要充電才行。
案例說到這裏就想順便提一句:不順著老板的標準做工作,又想老板對自己慧眼識才,就等於犯了職場大忌。老板會因為你的工作不合他的心意而忽視你、看扁你,你又會因為自己努力了、盡心了卻被老板看不上眼而心生不滿、嘴生抱怨,最後雙方都為內耗所傷。
25.2 開拓未知的前景必用的一個思維
—找不到舞台時,別忘了反複使用延長工作思維這一招
畢業後,很多人雄心滿懷、壯誌勃發,可是努力了幾年不見出路,於是心裏很亂,不甘心又找不到出路心裏就會更亂。
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分享一個經驗之談:
陷入職場困局時,常用的好辦法是把工作思維延長一點。
最近收到一份谘詢,谘詢者想應聘一個崗位,但是自己內心老擔心不能夠勝任,怕辜負了企業的信任。於是他到我這來為內心衝突找答案:“是否還要爭取這樣的工作機會啊?”
這樣的員工算是很厚道的那類人吧,因為這麼多年來,我見到太多的求職者都有個小名叫“職場大嘴”:“怎麼自信怎麼表現,盡量包裝自己,反正先進去企業再說。以後的事情,大不了幹不下去再換一個工作。”
於是我對這樣心裏掛念企業的員工就多了關注,我告訴他:
如果到了新崗位,馬上就能胸有成竹,愉快上任,那樣的人要不是科研精英,要不有市場客戶基礎,要不就是有成就的職業經理人,要不就是老油條。
其實,很多人打開職場前景都是因為遇到了挑戰型工作,“挑戰”讓他們打開成長之門。
※ 案 例 ※
我的谘詢者中有一位是公司裏公關部的員工。她心裏有個苦惱,她覺得自己幹的是和主管一樣的活兒,可是職位和收入差不少。
後來她改變了工作思路,半年後,雖然她還是普通員工,可是人事部的文件裏,她的工資待遇後麵多了一個括號(副主管級)。
別人覺得她在公關部快兩年了,提高待遇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她不這麼看,她覺得是自己的新工作思路在起作用。
半年前開始,她啟動了一個新思路:經常歸納一些企業和領導必須麵對的問題,然後一有心得就寫在問題下麵。
時間久了,這一作法就有閃光之處。她在主持活動時所做的發言明顯多了內容和力度,舞台上魅力大增,在企業高管們心裏的影響力也大增。
很快外麵的客戶和上級部門的領導也感受到了她的“與眾不同”,於是她介紹起企業來“更生動,更有細節,對企業裏的亮點挖掘更深刻”,有領導稱之為“如數家珍”。
我分析她打開職業前景的原因,其一,領導也要經常講話,所以常講話的人對別人講話的水平很敏感;於是她的支持能力很自然地就給一些領導帶來了影響;其二,企業裏有些高管是實幹家,凡是實幹的人,對別人嘴裏的話是虛多實少還是實多虛少很敏感,於是當她的話和企業運行的一些重要細節聯係在一起時,實幹的高管們就對她刮目相看。
於是這兩條原因就讓企業多數高管有了這樣的對比:“這姑娘可以啊,能力比她們部門裏好多人都要強。
高管們對她有了這個印象,這就等於在不知不覺中將她與升職軌道聯係在了一起。
誰都明白“給企業找發展的主題對自己的發展帶動作用極大。”
但是這麼一想,立即又一個問題會困擾大家:“好像發現企業的主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多看些例子,我們就會發現給企業找主題並不你想象中的那麼難。
25.3 延長工作思維不難,難的是做有心人
畢業後,很多有些靈氣的人就開始給自己找發展舞台,可是找來找去找不著。找得惱火時就想靠跳槽找新舞台。
如果你也處於這種職場狀態,這裏分享一個經驗之談:給自己找發展舞台,這個概念太虛;給企業找主題,自己才有發展的舞台可找。
所以與其找發展舞台,不如去鼓動自己給企業找主題。
小 提示
給企業找主題不是想找就能找到的,靈感來自思考的積累。
※ 案 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