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活讀書讀出新發展(3 / 3)

他似乎沒看見這些對抗的現象,到了讀書時間,他就到會議室去看書了。有人一起看,他就引得別人談讀書的感受,接著就引得別人多說話。

話說多了,一些有想法的人就喜歡到讀書會來,大家圍繞著讀書的感受談來談去,就談出了工作的新想法,他敏感地抓住了新想法和有新想法的同事,隨著話題的深入,新想法變得可行了,於是他就開始扶持有新想法的同事推行新想法。

一來二去,一股新勢力就團結在了他的身邊。

一個個新想法帶動了部門的全新運行,老員工的抵觸勢力就在不知不覺中瓦解了,那些靠新想法做出新成績的員工自然而然就被升職和升薪,於是新單位的工作風氣煥然一新。

即使是不做業務,不做管理的員工,“活讀書”一樣會帶來職場前景。我的一位谘詢者就是這樣。

※ 案 例 ※

他在一家大型快遞公司做最基層的的工作,就是給郵件進行分類。

他的工作很快就給他帶來了兩個大煩惱,他是個追求思想成長的人,可是每天都像機器人一樣從事著單一而又怕犯錯的工作,有一次他告訴我們,郵件分錯了,幾百塊的罰款立即就挨上了。他的第二個煩惱是別人睡覺時就是他工作時,長期的夜班讓他人很累,前麵的煩惱已經讓他心很累,後麵的煩惱又加上身體很累,整個人生似乎都要被迷惘和疲倦吞噬。

這時正好我的新書《這樣做你一定能升職》出版,他立即去網上去買,可是有趣的是,他在快遞公司,可是網上書店沒有一家能把書快遞到他所在的地方,他解釋說這是同行競爭。

後來他利用休息時間跑到城裏,在書店裏買到了一本。

以後的時間他經常在谘詢平台上留言,分享著在書中讀到的心得。也把他的心得放到企業的員工交流平台上,這一積極的動作被企業的工會主席發現,立即給他鼓勵。

後來有一大段時間他沒了音訊,我有點納悶,他是個很有誌氣的人,小的時候家窮,為了給家裏分擔經濟壓力,他用賣血的錢教了學費。這麼有誌氣的人怎麼會一個人去探索呢?

終於他的音訊來了。這一天是2011年5月10日,我正在整理本書的書稿。

紅樓(他的網名):

大家好嗎?來彙報工作啦。不知不覺已經半年時光,不知道大家在工作上進展如何呢?

我在工作中結合老師書中講的一些道理,已經有了一定的效果。昨天我的組長和我溝通,給我提供幾個發展方向,讓我考慮。我的工作也得到其他同事的認可,在連續兩次月度優秀員工評選中我也有一席之地。

現在感覺一切都是比較順利的,積極的工作心態,良好的技能表現和職業操守都在不斷給我加分。

我要繼續努力,希望大家也順利!

我看了這段分享,心裏很為他高興,立即給他回信:

這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紅樓,曾經有過賣血經曆的紅樓,應該有在職場更多的努力和收獲!

他的這段經曆也給別人帶來的積極影響,有位谘詢者對我說:“我也好想向紅樓一樣能看到我的進步。”

說到這裏,就想給這一節做個小結——說到讀書,就要提到職場上有一個很流行的詞:“充電”。讀書真的是在充電嗎?

我和一些企業家交流時,曾經都問過同一個話題:“讀了就能用,這種書有沒有?多不多?”

你猜,回答是什麼,大致的回答都是:“有肯定是有,但是多肯定是不多。”有個企業家的話最有代表性:“不容易找到一本看了就能用的書。看來看去,最有用的書還是自己的領悟出的那些經驗和想法。”

企業家是最需要在問題裏找答案的人,他們都有這樣的感慨,普通員工就更會有這樣的體會。

出現迷惘,碰到難題,我們就會想“能有人給俺谘詢一下、培訓一下就好了。”但是身邊能教我們的人好像很難遇到,於是我們又想:“或者找本好書也行,然後如獲至寶地看下去。”於是在谘詢我的學員中,常有人會問:“我該讀哪些書才能收獲比較多呢?”有些人甚至用的是這個詞:“讀哪本書才能高效成長呢?”

我們總結了員工讀書的狀態,發現多數基層員工都不知道在職場裏怎麼看書才叫“看書”?

有句話很典型,一位學員這樣說:“帶著期望拿起一本名聲很響的書,看之後總覺得學不到東西,弄得我現在又想看書又對書不感冒。”

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那你就到了了解“職場裏讀書的方式”——職場上,沒有哪本書最有成效。隻有書中的經驗轉化成了你的心得,才開始有成效。所以多看,多記錄,多寫心得是職場讀書的法則。

我們需要大力提倡普通員工學會“職場讀書法”,不然有人會看我們的“笑話”。一位日本著名學者、著名管理大師的書裏說:在中國旅行時發現,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書店卻寥寥無幾,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鍾,人均閱讀量隻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中國是典型的“低智商社會”,未來毫無希望成為發達國家。

會讀書對職場發展很有用。讀書沒感覺是因為方法不太對。

有些人起用的讀書辦法很有效,很值得借鑒:“找一個休息日,帶瓶水,帶個本和筆到書城裏,找個角落一坐,然後一本本地翻閱,覺得哪本書有用的理念多就多看看,哪本書的內容引發了心得,就趕緊記錄下來。覺得哪本書值得反複看就買下來。當然,有的人記錄時記錄過了‘頭’,在記錄心得時順便把書名也記錄下來,然後回去就到網上去買便宜貨。我以前很不支持這種換地方買書的做法,我覺得人家也要賺錢,在人家書店裏發現了好書,就該給人家賺到利潤,怎麼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呢?可是這種想法沒堅持多久,也投降給網上書店買便宜了,後來發現有些網上書店還是這些書城自己開的,於是慢慢的也不覺得心裏慚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