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做最成功的職場男人(4)(3 / 3)

馬克思曾經諄諄告誡年輕人:“我們在選擇職業時應遵循的主要目標,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的自身完善。不能認為這兩種利益會彼此敵對、互相鬥爭,一方必然要消滅另一方。人類的天性生成是這樣的:人們隻有為了同時代的人的完善、為了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達到完善。”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觀念的變化,為薪水而工作的時代麵臨著淘汰。很多才華橫溢的年輕男人在選擇工作的時候看重的不僅是金錢,還有其他很多東西。

近年來,研究人員曾調查了1000個高級職員。其中一半都在人事部門任職,問他們為什麼挺好的雇員會離職,41%的人是因為晉升機會有限,25%的人指出他們的業績沒有得到賞識,隻有15%的人說錢是主要因素。由此可知,受賞識和誇獎很關鍵,甚至比工資和福利還重要。在目前這樣競爭激烈的勞動市場中,一些領導對雇員既不示以光明前途又不及時提高他們的工資,顯然,這就要輸給那些做到這一點的公司了。現在不同了,平時他們喜歡述職關係較為靈活的具有橫向組織的機構,他們的觸須總是朝向外界。外邊是買方市場,他們總是在尋求新的機會。當幾個有競爭力的雇主提供的錢都差不多時,人們追求的是另外一些東西。人們需要培訓以使自己能順利升級,這不僅僅是為了頭銜,而且是出於自我發展的需要。同時,公司文化和技術問題同樣是雇員雇主能否相互契合的重要因素,每個人都希望找一個文化氛圍好的公司,他們希望找一個能晉升的地方,一個能有所作為的地方,一個能找到良師益友、幫助他們發展的地方。

職場男人的煩惱

單打獨鬥是最好的培訓,人需要一種學習的精神,事實證明,自己才是學習的最大動力。

對於剛步入社會的職場人來說,或多或少地都有些煩惱,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麵:

(1)不懂應酬的輕重點

人物:某大學某係新生輔導員,關於他的第一份工作,他是這樣說的:大學畢業,我邊讀研究生邊做本係新生的輔導員。當了一個月的輔導員,差點把我累癱。

開學那幾天我跟在他們身後疲於奔命。不知道是不是被老師、家長手把手地教慣了的緣故,我不說“跟我一步步做”,他們就無所適從,一個勁地給我打電話。學校一直是用計算機係統選課的,我為此專門開了班會,一五一十地和他們說清楚。可直到選課時,我宿舍裏的電話平均每兩分鍾就響一次,並說:“老師,我這門課沒選上怎麼辦?”一天數個電話重複下來,差點失去耐心,其實開會時不是說了嘛,通過學習委員把課目已經詳細地報給你們了。

最讓人頭疼的是這些人喜歡打我的手機。長篇大論和我討論“自行車丟了怎麼辦”之類的問題,我提醒他們長話短說,他們居然在背地裏表示不滿:“老師真小氣,打5分鍾電話,就心疼了。”而事實上,150個人,每人每周給我打5分鍾電話,我就破產了。還有35位留學生。打電話,他們就更沒概念,經常用極其緩慢的中文向我請教“到食堂怎麼走”……

分析:不知道應酬的輕重點,要注意自己的時間,解決的辦法是:給學生規定一個可以找自己的時間,其餘的時間找班長,非找不可的話,也不要給手機號碼,因為手機是私人的,私人電話當然不能淡公事。

(2)自己做自己的老師

人物:一外企軟件有限公司銷售經理。他的特點是所有的經驗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可以說是自已是自己的老師。他自訴的經曆是這樣的:進了公司以後,老板無限信任地拍拍我的肩膀:“你今年就負責做教育係統的工作。”然後,沒有了。雖然做同行的同學聽了直羨慕:“天天跟在人家後頭拎包。”可是,公司成立不久,沒有客戶,也沒有老師手把手地教你。同事整天忙忙碌碌,我卻坐在電腦前發呆:這麼大一張“餅”,怎麼啃呢?

看了兩天教育局各區的網站,發現有個人選可以供我“突破”——信息中心主任。我把各區教育局的總機列了表,拎起電話,顫巍巍地撥了號,電話一接通,我就默念“沒人接,最好沒人接……”誰知不如我願,電話被總機接了。“請幫我轉某某主任。”我小心開口,誰知她劈頭一句,“你是誰啊?”我猶豫了一會,終於說“我……是某公司的……”對方當機立斷:“我們這裏都是正版,你不用打了。”然後“啪”地掛了電話。於是,我再也不敢撥第二個電話了。

後來我終於鼓足勇氣,另外聯係了一家:“我們是由某某公司和市政府合資的,市政府希望我們能在信息化上辦點實事,所以我們想做這方麵的調查……”總機二話沒說,當即轉接。

估計是買“市政府”的麵子,和主任見麵倒不難,可人家把我的名片往旁邊一放,淡淡幾句:“我知道了,需要的話我會聯係你。”這麼轉了三四個地方,我天天在外麵跑,還暗自發愁:這不是做無用功麼……

分析:很多人因為缺乏經驗往往不知怎麼做而煩惱。實際上,人需要的是自己做自己的老師,這也並不是在做無用功,而是積累經驗。

(3)幽默是一種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