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順應時勢追求卓越(2)(1 / 3)

比如說,在政策方麵,國家鼓勵發展什麼,限製發展什麼,對創業之成敗更有莫大的關係。做對了方向,順著國家鼓勵的層麵努力,可能事半功倍;做反了方向,比如說,對某個行業、某類型企業,國家正準備從政策層麵進行限製、淘汰,你偏趕在這時懵懵懂懂一頭撞了進去,一定會折戟沉沙,徒勞無功。

在於事業當中,男人應知權變,當隨則隨,靈活應對,要隨時間、隨環境的變化而靈活應對。當然,“隨”也要有原則性、有自己的立場,既要當隨則隨,又要守住自己的底線,這樣才能“隨”出好的結果。

用現在的眼光看,男人不能封閉自己,要開放。特別是搞商品經濟,更要看清世界上的潮流變化,及時追隨。隻有這種開放性,才能使自己不失時機,並因之而成大事。

總之,男人要隨從自然變化的規律、隨從人生動態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規律。這些是不能違背的,隻要及時順從才能贏得人生的大通順。

最大的資本

男人如果能夠順應大勢,騰挪應對的一招一式都能乘勢而行,則不僅能使機會轉變成資本,即使身處逆境,也可擺脫困境,絕處逢生。腦子靈活的男人最能成大事。

中國兵法曰:“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商戰與兵戰一樣,其環境與態勢都是瞬息萬變的,時而天高雲淡,風和日麗,秋月映湖;時而山雨欲來風滿樓,黑雲壓城城欲摧;時而電閃雷鳴,急風驟雨,天昏地暗。久經沙場磨練的男人或曆經起落的大丈夫對此往往是習以為常,他們深信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隻有無窮的變化,才會有無窮的機緣,無窮的魅力。

然而變化之中有機緣。這隻是說明了機會的存在。而更重要的是在變化之中發現機緣,把握機緣。古人雲“識時務者為俊傑”,何謂時務?不難解釋,時務就是指世事的發展變化態勢。識時務,就是指根據這種發展變化態勢去尋找把握機緣,決定自己何去何從。

人的行為是內外因素的複合。這內外因素的有機複合必然是人行為的最佳效果。而這內外因有機複合的前提便是獨具慧跟識時務。隻有識時務的男人才能采取最有利於成功的行動。

胡雪岩就是善於從商場變化之中尋找出機緣、識時務的俊傑。他說:“用兵之妙,存乎一心,做生意跟帶兵打仗的道理是差不多……隨機應變之外,還要從變化中找出機緣來,那才是一等一的本事。”

當年胡雪岩的生意正在蒸蒸日上之時,太平軍攻占杭州,就使他經曆了一次大的變故,而且這次的變故幾乎將他逼入絕境。

這次變故有三個方麵:

第一,胡雪岩的生意基礎如最大的錢莊、當鋪、胡慶餘堂藥店以及家眷都在杭州,杭州被太平軍占領,等於他的所有生意都將被迫中斷。不僅如此,他還必須想辦法從杭州救出老母妻兒。

第二,由於胡雪岩平日裏遭人忌妒,如今戰亂之中,頓時謠言四起,說他以為遭太平軍圍困的杭州購米為名騙走公款滯留上海;說他手中有大筆王有齡生前給他營運的私財,如今死無對證,已遭吞沒;甚至有人謀劃向朝廷告他騙走浙江購米公款,誤軍需國食,導致杭州失守。這意味著胡雪岩不僅會被朝廷治罪,而且即使杭州被朝廷收複之後,他也無法再回杭州。

第三,即使不被朝廷治罪,他也不能順利返回杭州,因為失去了王有齡這個官場靠山,他的生意也將麵臨極大的困難。他的錢莊本來就是由於王有齡這一官場靠山得以代理官庫發跡,而他的蠶絲銷“洋莊”與做軍火,都離不開官場大樹的蔭蔽。胡雪岩那個時代做生意,特別是做大生意,本來就不能沒有官場靠山。

不過,麵對這些變故,胡雪岩並不驚慌失措。之所以如此,是他從表麵對他不利的因素中,準確預見出了可利用的因素:

其一,如今陷在杭州城裏的那些人,其實已經在幫太平軍做事,他們之所以造謠生事,是因為太平軍也在想方設法誘胡雷岩回杭州幫助善後,而那些人不願意放他回杭州。他們造謠雖為不利,但卻並不是不可以利用。胡雪岩根據這一分析,確定了兩條計策:首先,他不回杭州,避免與這些人正麵交鋒,他知道他的這一態度一旦明確,這些人就不會進一步糾纏;其次,胡雪岩不僅滿足他們不讓自己回杭州的願望,而且他還決定自己出麵,特別向閩浙總督衙門上報,說是這蹙陷在杭州城裏的人實際上是留作內應,以便日後相機策應官軍。這更是將不利轉化為有利的極高妙的一著。它表麵上是給了這些人一個交情,暗地裏卻是把這些人推上一堆隨時可以引爆的火藥,因為如果這些人不肯就範,並執意加害胡雪岩,他就可以隨時將這一紙公文交給此時占據杭州的太平軍,說他們勾結官軍,這些人無疑會受到太平軍的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