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年少愛追夢,一心隻想往前飛,行遍千山和萬水,一路走來不能回。”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這是人生的哲學,也是經商的哲學。一個隻要有夢想,才會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一個有偉大夢想的人,才會去做偉大的事情。
楊小敏兒時的夢想很現實,他曾笑著說:“我一直特別清晰地記得兒時的夢想,我想要有個房子,類似於農家的小別墅,前麵有個小菜園,最好有兩棵樹,還有個溫馨的家。”
就是這個現實的夢想,使十幾歲的楊小敏走上了一條自力更生的道路。他撿過煤渣,撿過樹皮。16歲時,他第一次跟父親到外地跑供銷,而這次外出,不僅使楊小敏跑遍了大江南北,而且使經商的種子深深地種在了楊小敏的心中。
“我一定要做生意才能生龍活虎地活下去。我是停不下來的,一停下來就會覺得不自在,總覺得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去做。”楊小敏說。
1981年,20出頭的楊小敏在溫州開了家五金機電的零售店,主營電纜、電線、燈泡等產品。當年,楊小敏就成為這年28位溫州首屆優秀經理之一。
1985年,楊小敏到上海去發展。“在上海,我還是經營機電工具、電纜、軸承等產品,並在上海的北京路、福建路、浙江路上開出了29家店,對軸承的價格幾乎可以說了算。我們在福建東路的倉庫存有當時最多最好的產品。”楊小敏也因此被同行稱為“楊百萬”、“軸承大王”。
“當時,我就開始向往做大做強,我希望自己所從事的行業能有‘說了算’的權力。”楊小敏真是心比天高。
1989年,楊小敏“漂流”國外,先後在西班牙、法國、意大利逗留。這段短暫的海外生活不僅使楊小敏體驗到了生活的艱辛,更讓他找到了更好的商機,那就是經營服裝。因為,楊小敏在意大利發現,在國內非常廉價的服裝,在意大利卻可以賣到“天價”!
回國後,楊小敏毅然投資200多萬成立了意華服裝繡品有限公司,從日本引進了五台24個頭的電腦繡花機,請來100多個工人,開始做起了服裝製造的生意。
結果,由於缺乏經驗,公司第一年就損失了60萬。
1992年,楊小敏決定轉做西服。“剛開始時,由於不懂設計,我就跑到國外去看版式。看中一件6000多法郎的CD品牌西服,買過來以為自己可以模仿做起來,結果卻不行。”這讓楊小敏把注點放到了西服的工藝上。結果,銷量也上去了。
2000年,公司改名為“亨美服飾有限公司”。“之後的幾年,服裝一路走好,最好的時候工廠中的一的工人達到900多人。”
2003年開始,西服逐漸走下坡路。早有先見之明的楊小敏早在2001年就開始讓工廠小部分生產休閑服,在2003年的時候,楊小敏的亨美服飾西服和休閑服的生產量各占到一半。
楊小敏有這樣一個願望,做自己的品牌,做行業的強者。他認為,“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去做,用心去分析,先計劃後做事,要考慮到事情最壞的後果,以及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要考慮周全,才能去做,不能盲目。”
盡管楊小敏之前也做貼牌生產(貼牌生產就是某品牌授權委托第三方加工自己品牌的產品,自己隻做監製方,而不實際生產,自己主要負責產品的銷售),但那時的條件不夠成熟。實力強大後,他的夢想就更大了。“一定要將事業做大,這樣才能體現人生價值。”楊小敏堅定地說。
不管做什麼事,一定要有目標。目標是成功的向導,隻有樹立遠大的目標,一個人才會有意識地去根據自己的目標不斷地努力,最終獲得成功。
溫州人語錄:
一定要將事業做大,這樣才能體現人生價值。
——亨美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小敏
人生最重要的是,必須有一個偉大的目標,以及達到那個目標的決心。
——山東泰安博泰房地產開發公司、皇星麟實業發展公司董事長趙章漢
11.敢拿雞蛋撞石頭
致富思維:
窮人: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普通人小打小鬧沒問題,可千萬不要高估自己的實力,在市場競爭中,一定要保存自己的實力,不要拿雞蛋去跟大公司的石頭碰。
溫州人:公司要發展,一定要壯大自己的實力,怎樣才能壯大自己的實力呢?除靠自身發展外,還要借助外在的力量,通過兼並、收購等方式使自己迅速地壯大起來,這樣,雞蛋很快就會成長為大石頭。
“我們不僅欽佩溫州商人敢闖敢拚的勁頭,更被他們運籌帷幄的魄力所震撼。”德州市溫州商會秘書長李林這樣說。
在許多人眼裏,溫州人的企業都是小打小鬧,那是因為溫州人的起步低,絕大部分都是白手起家,具有“草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