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溫州人和你不一樣的膽識(5)(2 / 2)

溫州商人的“草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出身低微,近80%出身於農民,70%以上隻有初中以下的學曆;

二是側重模仿,缺乏創新:

三是產業層次較低,規模較小;

四是企業多以家庭製為主,管理權都抓在自己的手中;

五是從事的大多是傳統產業,很少涉及高新科技。

曾經是溫州縣委書記、現在是溫州經濟研究所所長的李丁富對於“草根”經濟的解釋則是:一是說明這種經濟活動參與麵廣,滲透力強;二是它具有很強的民間性,出身不高貴,就像農村的孩子取名“二狗子”,很隨緣,但它具有很強的自立性、生命力,好養活。

實際上,許多溫州人都是心比天高,對於企業的發展都有著長遠的規劃。溫州人認為,公司要發展,首先要壯大自己的實力,怎樣才能壯大自己的實力呢?除靠自身發展外,還要借助外在的力量,通過兼並、收購等方式使自己快速地壯大起來。這樣,雞蛋很快就會成長為大石頭。

前些年,溫州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有些甚至成為行業的領導者。於是,溫州人不僅有了蛇吞大象的膽識,更有了蛇吞大象的實力。

在浙江省嘉興市,有一座著名的五芳齋大廈。“五芳齋”的招牌出處,據有關專家考證:在我國古代,五是一個常用的數量詞,與食物有關的五應源於五穀之五。“五芳”是指五種穀物的芳香,“齋”即“書房”、“店”的意思。可見,將“五芳齋”用作飲食、糕點店的店名是非常符合的。

好多外地人認識嘉興,是從五芳齋的粽子開始的。但是,當《天下溫州人·走遍中國》的記者前去嘉興采訪的時候,嘉興溫州商會的秘書長葉女士就告訴他們:“五芳齋大廈就是嘉興溫州商會會長厲建平的資產,中國馳名商標五芳齋已名歸溫州人。”這個敢於吞掉五芳齋大廈的溫州人就是厲建平。

厲建平祖籍溫州瑞安,年輕時插過隊、教過書,還從事過公安工作。改革開放後,時任嘉興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的厲建平毅然決定下海經商。厲建平說:“我的第一桶金是經營煤炭和石油,我迅速地完成了原始基本積累。”

有了資金的厲建平變得“不安分”起來。他想辦一些實業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最終,有著一百多年曆史的五芳齋吸引了厲建平的目光。

2002年,厲建平買下了五芳齋60%的股份,正式入股五芳齋。在別人眼裏,厲建平這個溫州人敢於吞掉老字號五芳齋,他就是能吞下,也消化不啊。但是,厲建平卻讓許多人刮目相看。

成為了五芳齋的主人後,厲建平首先不斷改進和創新產品花色,把五芳齋粽子的品種從最初的兩三種發展到近百種。接著,他還開發出月餅、湯圓、八寶飯、鹹蛋、鹵製品等五十多個食品係列。

厲建平還注重發展銷售網絡。如今,五芳齋已在國內十幾個大中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在長三角高速公路服務區設有65家連鎖店,幾百個“放心早餐”供應點遍布各地。五芳齋粽子不但暢銷全國,還出口亞、歐、美、澳、非五大洲,五芳齋的實力不斷強大。

2004年,厲建平成功組建浙江五芳齋集團,集團旗下共有16家子公司,涉及農副產品流通、食品加工、房地產開發、國際貿易四大領域,擁有員工3000多人,年銷售收入達6億元。五芳齋還被農業部等八部委評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2005年3月,總投資1.3億元,占地160畝的五芳齋產業園區建成投產,使五芳齋的年產量達到3億隻粽子、總計3千噸係列食品。

2005年5月14日,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嘉興市政府主辦,五芳齋集團獨家承辦的“首屆中國粽子文化節”在嘉興舉行。作為“天下第一粽”的“五芳齋”,把每年的5月14日定為了中華粽文化的節日。在文化節上,厲建平表達了自己的心聲:“五芳齋作為全國粽子行業的代表,承擔著傳承曆史、傳承文化、振興中國民族食品工業的重任。因此,五芳齋集團想通過承辦本次中國粽子文化節,進一步挖掘和弘揚粽子文化,探索粽子產業發展的新途徑,在繼承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開創民族食品產業新的未來。”

市場經濟就是弱肉強食的經濟,不管是蛇還是大象,最重要的還是實力。隻要有實力,蛇吞大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相反,如果缺乏膽識,缺乏良好的經營方式,就算是有大象的形體,也未必能夠吞下一條小小的蛇。

溫州人在市場開拓方麵真可謂膽大,他們不僅敢於吞下國內的企業,還敢於兼並收購國外的企業,把吞掉國外的“大象”成為進軍海外的跳板。

2004年,溫州民企中國飛雕電器集團收購了有50多年曆史的意大利牆壁開關企業ELIOS,這是溫州民企首次收購外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