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溫州人不一樣的人脈(1)(1 / 3)

靠人的本性,想賺錢,想做大,想發展的欲望。——雨田集團董事長章烈成

是驢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我們溫州人就是這樣遛出來的。——恒源祥江蘇地區總經理包進海

1.家庭企業良發展

致富思維:

窮人:創業需要有人幫助。沒有好搭檔怎麼辦?在合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利益糾紛,有時候還會傷了朋友之間的和氣。

溫州人:誰是最好的創業搭檔,當然是家人!利益關係可以把我們緊緊聯係在一起,力往一處用,勁往一處使,團結協作。沒有不成功的。

1986年出版的法國年鑒派史學著作《家庭史》上有這麼一段話:

“不管對誰來講,家庭都是最古老、最深刻的激發情感的源泉,是一個人的體魄和個性形成的場所。通過愛,先輩與後代之間的利益與業務被結合在了一起。從這方麵說,實施與織紗存在許多相似之處,由天性在織布機上將它整理好,從而織成社會料子。”

家族式企業最主要的特點是產權由家族的主要成員,或者是帶有血緣關係的成員來控製。這是因為家庭成員不僅具有利益關係,更具有血緣關係,強烈的責任感和凝聚力,能夠使他們迸發出無限的能量,產生1+1>2的合力。

溫州商人在創業之初的時候,采用的大多是家庭作坊的形式。他們住在最便宜的房間裏,房間裏麵不僅有設備,還有吃飯的桌子,睡覺的床。他們不在乎居住條件的簡陋,不在乎辦廠設備的簡單,在他們的心中,隻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努力工作,把小作坊做大。

他們的人員,有些是夫妻,有些是兄弟,有些是姐妹,也有些是同村的鄉親。隨著小作坊的不斷壯大,他們的家族力量也得到增強。最終,小作坊發展成為了家族企業。

199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樂清人周熙文從市場上了解到一種叫做穩壓器的產品銷路很好。由於當時各地電網的電壓都比較低,常常造成居民家裏使用空調時往往由於電壓過低而不能成功開機,必須借助穩壓器才行。

於是,周熙文立即從市場上買來幾台穩壓器進行解剖,把零件逐個拆開後仔細研究,然後再參考相關的技術書籍,博采眾長,畫出更精致的電路圖。

在確認產品可以生產後,周熙文回到家中,與幾個兄弟商量經商的事情。

當時,周熙文的大哥周熙存剛到一家大型私營企業工作,弟弟周楊剛剛大學畢業,妹妹周曉燕也待業在家。於是,兄妹幾人經過商量,一致同意,決定以穩壓器為龍頭產品,創辦公司。

於是,樂清科源穩壓器廠創建了。兄妹幾人各司其職,生產出的樣機也很快通過了上海權威部門的檢測。

如今,樂清科源穩壓器廠已經發展成為浙江三科電器有限公司。

正泰集團的董事長南存輝在1990年從“求精”電器廠出來準備再次創業的時候,麵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資金。

創業所需要的資金需要怎麼獲得呢?

也許有人會說,向銀行貸款!但是,對於那些白手起家的人來說,要向銀行貸款談何容易?而且,銀行的高額利息也會成為企業不小的負擔。於是,南存輝想到了尋找合適的合夥人,而最好的合夥人就是家族成員。於是,南存輝的弟弟南存飛,南存輝姐姐的兒子朱信敏、南存輝的妹夫吳炳池及林黎明等親戚好友都相繼加盟,成為了正泰的股東。

海外溫州商人,巴黎飛天公司總經理張遠亮說:

“我創業之初時租的就是那種最便宜的頂層小閣樓,30平方米,一台機器每天轉,再加一張桌子,晚上用來睡覺,白天用來做工,工人是回鄉找的親戚朋友。我們來巴黎的溫州人幾乎都是這樣:不斷從家鄉找來兄弟姐妹一起做,所以雖然很多人出來的時候孑然一身,回鄉探親時已經是家裏老少十幾口人。我們起初甚至撿來猶太人扔掉的布頭或碎皮,做成小錢包出售。同樣一條皮帶,別人賣25塊,我賣20塊。壓低了成本和價格的貨品,市場很快就發展起來。”

創業於20世紀80年代的溫州挺宇集團是一個典型的家族企業。

挺宇集團內的所有重要的職位都由挺宇家族占據著。

父親潘挺宇是董事長,母親徐文清是辦公室主任,大女兒潘佩聰是總經理,兒子潘葉雷是副總經理同時兼管技術,二女兒潘佩芳是財務經理,二女婿林肖是銷售經理,大姨徐小清是辦公室總務,外甥邵靖海是采購主管。

唯一沒有進人公司管理層的大女婿,是自己負責的那家父子公司的總經理。

當年,挺宇廠成為最早一批摘掉紅帽子的企業,企業確定為私營性質。潘挺宇一直擔心,擔心突然有一天會成為改革的犧牲者。

1989年下半年,報紙相繼出現“私營企業是社會主義經濟絆腳石”的論調,挺宇廠一度陷入被動的局麵。潘挺宇為了躲避風頭,把工廠交給兩個主管管理,自己與妻子一起遠赴西班牙。

當時的潘佩聰18歲,當她看到父親走後的兩個月,工廠沒有一張訂單時,心裏焦急萬分。

於是,她召開了管理層會議,表示要介人管理。她說:“給我一個機會,三個月時間,如果我管理沒有成效,我就自動放棄。”

麵對其他管理者的不信任,潘佩聰果斷地說:“我們這個廠是私營企業,現在我正式宣布,無論你們同意與否,明天開始我接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