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溫州民間儲藏著大量遊資,但溫州的股市相對來說比較冷,大多數溫州人不願意涉及股市。”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總部總經理何曉勇說。
實際上,並不是溫州人不想從股票中獲得利益,而是他們覺得股票過於投機,不如做一些小生意來得穩當。
正如一位溫州出租車司機所說:“溫州人精明得很,沒有把握賺錢的生意絕對不做。現在,溫州老板開服裝廠、皮鞋廠和打火機廠,小打小鬧,能賺一些錢,卻沒有工夫到股市去。”
溫州人認為,做一些穩當的小生意,踏踏實實地,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而在股市能否成功則往往不受自己的控製。
令人奇怪的是,溫州的外彙市場卻非常熱鬧。一位擁有百萬美元的炒彙大戶老任笑著說:“聰明一點的人不會炒股。炒股萬一碰到一隻爛股,就等於在炒廢紙。炒彙雖然也有虧的可能,但錢買錢還是錢,再虧你手裏也是拿著真金白銀的貨幣。”
所以,《溫州日報》、《溫州都市報》、《溫州商報》等媒體都會刊登一些外彙牌價表、每周彙評、每日彙評等。
說起炒房,許多人都會恨得咬牙切齒。許多人認為,正是溫州人抬高了全國的房價。而這正表現了溫州人不熟不做的原則。
“溫州人不喜歡炒股票、買基金,他們更喜歡實打實的交易。”
“溫州人對自己摸不透的東西絕不會碰。”
做自己熟悉的事,等到發現機會成熟才投錢下去。
2005年初,黃金價格還是每克114元多,到年底,就已上漲到每克134元多,甚至一度達到每克140元。在這波行情中,溫州人當然不會放過機會。
2005年1月20日,農行溫州市分行首次推出個人黃金實物交易業務。當天,“傳世之寶”個人黃金品牌就賣出了4千克黃金,按當日金價計算,總金額達46萬多元。
一年下來,這家銀行實物黃金的總交易量已經達到43.64千克,交易額為545.5萬元,占全國農行係統總成交量的八分之一。
經商的首要任務是賺錢,溫州人深深懂得其中的道理。溫州人認為,在創業之初的時候,一定要穩當踏實,從小生意入手,做一些穩當的生意,隻要能掙錢,用自己的辛苦和勤奮去獲得第一桶金,等時機成熟後,再去拓展自己的事業。
每一個溫州人都非常看重這一點,哪怕是沒有從事經商行業的溫州人,他們也注重賺錢。隻要能賺到錢,學到經驗,最苦最累的活溫州人也願意做。
溫州最大的民營企業正泰集團的黨委書記原來是樂清市委的機關黨委書記,與之不相上下的德力西集團的黨委書記兼副總裁在上任幾個月前還是溫州市委宣傳部的資深副部長,他們都放棄公務員的鐵飯碗到了民營企業幹事業。
一位記者在溫州打車時,得知出租車司機竟然是溫州市政府某局的一個副處長,記者感到萬分意外,但是這位充當司機的處長卻微笑著說,像他這樣下班後幹“私活”的公務員多了,周末到路邊集市上一轉,那些賣花賣鳥的小攤販中說不定能找出幾個局長呢。這位處長認為,隻要符合市場規則,隻要有能力,就能賺錢。
這就是溫州人,不管是打工還是在機關當幹部,每個人都能夠順應市場經濟的規則,能夠放下麵子,追究一些各實的東西。就因為這溫州人邁出了許多第一步。
溫州人語錄:
在做生意中,“有利可圖”很重要,換句話就是說對利益的選擇很重要。我有個“三不做”原則:自己不熟的不做、不賺錢的不做、自己做不好的也不做。
——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
5.團結起來力量大
致富思維:
窮人:市場競爭太激烈,剛起步就會受到競爭對手的排擠,怎樣才能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呢?
溫州人:較量不一定是一對一,團結起來力量大,分工明確,合作緊密,小狗也能吞掉大斑馬。
經濟學家鍾朋榮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原始森林中,三條饑餓的小狼狗見到一匹大斑馬,於是,他們一起撲了上去。
第一隻小狼狗一上去就狠狠咬住了斑馬的鼻子,無論斑馬怎麼撞它,它都咬得死死的,一點不鬆口:
第二隻小狼狗一上去就狠狠咬住了斑馬的尾巴,無論斑馬怎麼踢它,它都咬得死死的,也一點不鬆口:
這樣,龐大的斑馬前後受擊,完全喪失了自衛的能力。
這時,第三隻小狼狗狠狠咬住斑馬的腿,斑馬無力反抗第三隻小狼狗,隻得任憑它嘶咬。不一會兒,斑馬倒下了。這時,三隻小狼狗就撲到斑馬身上,享受它們的美餐。
鍾朋榮說,浙江人的經濟狀況屬於典型的“小狗經濟”,“分工明確,合作緊密”。這樣團結協作,就產生了強大的力量。
鍾朋榮認為,“小狗經濟”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以“市場”替代了基本生產單位之間的行政連接。以溫州皮鞋生產為例,構成一雙皮鞋的所有原料和配件,都有與之相配套的市場,如:鞋料——河通橋鞋料市場,鞋底——樂清白石鞋底生產基地,鞋飾——永嘉黃田鞋飾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