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百年城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雲前
11.誠信立本
致富思維:
窮人:無商不奸,做生意就是靠坑蒙拐騙,要說到信譽,那隻是說說而已。
溫州人:在商場上,沒錢可以,但信譽決對不可以丟。有錢你不一定能夠做好生意,有了好信譽,別人自然願意跟你做生意。
聰明的溫州商人善於利用商場上的信譽。溫州商人講信用,為的就是給自己建立信譽,溫州商人非常重視信譽。因為,在他們眼裏,看不見、摸不著的信譽恰恰是資金最好的來源。
大家都知道,參茸的原產地是東北,但是經商的人都知道,全國參茸市場卻在浙江溫州。原因是怎樣的呢?東北與溫州可是相隔千裏之遙!
但是,更讓人吃驚的是,同一等級的人參,東北原產地的價格約2000元/公斤,而在溫州卻隻賣1900元/公斤!
明白人一看就明白,這是賠本的買賣。但是,精明的溫州人怎麼會做賠本的買賣呢?這實在是令人費解。事實上,這正是溫州人的精明之處。
溫州人跟東北人做參茸生意時很講信譽,他們在第一次向東北人訂貨時,開口就要10噸,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往往讓東北商人覺得非常誠信,而正是利用這點誠信,溫州人才可以做賒銷的生意。
幾次生意下來,溫州人就利用自己的信譽,先付20%—30%的定金,賣掉貨後再交錢。在每次生意中,溫州人總是按照原先說好的價錢,絕不拖欠,這讓東北人非常踏實。到最後,溫州人要貨時就可以不用交定金,來年賣完貨再付款。
聰明的溫州人就是利用自己的信譽來獲得參茸的,而參茸在溫州人眼裏已經不僅僅是參茸了,而是可以利用的資金。溫州人拿到大量的參茸後,迅速地在市場上銷售,有時候甚至低於進價銷售,這在外人眼裏是不可理解的,而在溫州人眼裏,參茸銷售後的資金,在一年當中可以周轉好幾次,做好幾回生意。年終結算時,盡管參茸生意賠本了,但是其它買賣就賺了不少錢,總的來算,利潤還是相當可觀。這時的參茸就相當於銀行裏的貸款了。
在市場上,信譽就是金錢。如果你信譽好,你就可以先獲得他人的產品然後再付錢,在銀行貸款方麵,信譽也是非常重要的。
康奈集團董事長鄭秀康是一個視誠信如金錢的人,也正是因為如此,信譽也為他帶來金錢。
1997年,在福建舉行的一個展銷會上,康奈集團的鄭秀康等人沒有帶足錢,但是他們又很想采購一些新材料。一位生產商得知是鄭秀康希望采購後,馬上說:“您是康奈的,我相信你們。沒帶錢也沒關係,我先發貨。”回溫州後,鄭秀康就按事先約定的彙去了貨款。
現在,鄭秀康隻需簽個名,無須擔保、抵押,即可獲得建行1億元的授信貸款,正泰集團的南存輝則可以順利地從銀行貸款到3個億!
天正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高天樂說過,無信則衰,無信則敗。信譽不僅為企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還為企業帶來了無形的資本,而這正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東西。
1986年,因家境貧困,年僅21歲的王振滔就開始往返於溫州至福州之間做起了生意。
有一天,王振滔把2000元現金及一些隨身的衣物放進一個包內,然後跟車從溫州到福州去運貨。
當貨車經過蒼南時,有一位老人招手要求搭車到福建。王振滔和司機讓老人上了車,直奔福州。
當貨車到福州的時候,已經是黑夜了。老人下了車,拎起包就走了。
王振滔和司機住進了一家旅館。當王振滔打開包要拿換洗的衣物時,他驚呆了!包裏麵竟然都是一遝一遝的錢,王振滔趕緊數了數,整整有11捆!
原來,老人下車的時候拿錯了包,把王振滔的包拿走了。
看著那麼多的錢,王振滔馬上就想到,老人現在一定非常著急。怎麼辦呢?
王振滔趕緊和司機一起去找老人,不知道老人在哪裏,王振滔和司機隻好到各家旅館一家一家地找。
最後,終於找到了老人。當時,當看到自己的錢又回來了時,老人竟然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當王振滔要走的時候,老人才回過神來,他拿出1000元要給王振滔。王振滔說:“我要是想要你的錢,就不會來找你了。別的我都不要,我隻想拿回我自己的包。”
多年後,王振滔已經是奧康集團的總經理,當他回想起這件事的時候,感慨地說:“對於我來說,當時的11萬元,比現在的11億還要大,不過我當時沒有想很多,隻是想,要是拿了這筆錢,良心會不安的。”
接著,他又笑著說:“要是當時拿了那筆錢,也許就不會去創業了,也就不會有今天了。”
如今,王振滔的“奧康”鞋在“穿奧康,走四方”的廣告下,真正實現了遍及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