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天正公司是溫州低壓電器中的新秀,它創立於1990年。成立初期,公司的主要領導人是高天樂與高天放兩兄弟。後來,高天樂逐漸意識到,企業的發展,僅僅靠個人及家族成員的力量是無法適應企業發展及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於是,1996年底,天正集團公司通過《溫州日報》以年薪30萬元公開招聘總經理,在眾多的應聘者中,最終選擇了原任職於一家國有股份有限公司的胡中勝。後來,天正公司前後數次發動管理、技術人員和普通員工中的骨幹人員入股,集資數千萬元,從而使企業所有權的相對分散化。高天樂說:“現在很多人都不會把自己的資產交給下一代。我不需要把這個企業給我的孩子,中國人未來將會對此有越來越不一樣的想法。”
許多溫州企業家認為,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是個人的財富了,而是一種社會財富,自己在挑選企業的接班人時,已經不隻能從家庭的利益去考慮了,兒女有兒女的誌向,如果他有誌向、有能力管理最好,如果他不願意管理或者無法管理好,與其眼睜睜地讓企業死掉,不如交給別人來管理。
這種思想正表明了溫州企業家的成熟,也展示了溫州企業的發展方向漸漸擺脫了家庭企業的陰影。
溫州人語錄:
長江後浪推前浪,我的退出是很自然的事。經濟和社會發展總是一個台階一個台階上去的,我很高興給後來的人當了梯子。——金鄉包裝材料廠創辦人葉文貴
我覺得職業經理人可以是家族成員,也可以不是家族成員,我是根據這個崗位來定的,你當好了就在上麵幹,當不好就下去。——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
希望兒子好好讀書上大學,將來能進政府部門做個公務員,切切實實地為社會服務,幫助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亞龍投資集團董事長張文榮
12.企業文化才是品牌的內在支柱
致富思維:
窮人:隻要做好產品就行了,搞那麼多花樣做什麼呢?
溫州人:小企業做產品,大企業做文化,文化可以賦予品牌更濃厚的內涵,使品牌更具有人文性,更受消費者的喜愛。
報喜鳥是在我國服裝市場競爭最激烈的時崛起的,在談到企業的競爭優勢時,報喜鳥集團董事長吳誌澤說,報喜鳥幾年來曆經了數量競爭、質量競爭、品牌競爭,現在已進入了設計競爭和文化競爭。
文化是一個複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人類在社會中的一切能力、習慣。文化競爭已成為企業市場競爭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溫州,談到企業文化,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錢金波,錢金波是溫州商人中最鍾情於企業文化的人。
1995年,錢金波創辦了永嘉紅蜻蜓鞋業有限公司。當時,錢金波一無廠房,二無產品,三無穩定的市場。但是,即使如此,錢金波還是把全部的精力花在了企業文化上。錢金波認為,技術可以複製,但文化無法抄襲。
他解釋道:“曾經有一位中國的鞋王把自己的鞋子拿到意大利去。意大利的一位非常知名的專家看完我們中國製造的鞋後,說很OK,我給你打99分。後來問他,還有1分是什麼,他說還有1分是文化。所以從這一點上我們不難發現,為什麼意大利的鞋子和我們中國的鞋子有10倍的價格差距,它到底差在哪裏?……唯一最大的差距,在於我們的品牌還沒有很長的曆史感,沒有曆史,文化就沒有沉澱。”
“我在全國各地走的時候,曾有很多人說,杭州非常驕氣。為什麼驕?因為它有本錢。因為它為西湖和水而驕傲。雷鋒塔為什麼有名?因為有白娘子的美麗傳說。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塔,為什麼隻有雷鋒塔加上西湖,成為持久的杭州文化?難道這不是文化帶來的旅遊經濟嗎?所以我就在想,它的差距就是文化的差距。”
當不少剛成立的企業都致力於產品經營、交易、生產等環節時,錢金波卻提出了打造“文化品牌紅蜻蜓”的響亮口號。
“紅蜻蜓編織著五彩繽紛的夢,它盛開著我的夢想。或許這是一種對童年的懷念,或許是一種對生命的吟唱,或許是在生活之中越來越多地渴望飛翔,它讓我用畢生的精力去嗬護、去守望。”錢金波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