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缺乏訓練者
這種人從小在備受溺愛的家庭中長大,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現成生活,父母、兄弟姐妹是其拐杖。這種人一旦獨自走上社會,遇事易出現優柔寡斷現象。
(6)家教過嚴者
家庭對孩子從小管束太嚴,這種教育方式教出來的人隻能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一旦情況發生變化,他們就擔心不合要求,在動機上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
3.克服優柔寡斷,遇事不該遲疑
遇事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這是工作中常見的現象。
怎樣克服這種遇事拿不定主意、優柔寡斷的毛病呢?
(1)自強自立
培養自信自主自強自立的勇氣和信心,培養自己性格中意誌獨立性的良好品質。
(2)決定取舍
不要追求盡善盡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隻要不違背大原則,就可以決定取舍。
(3)有膽有識
心理學認為,人的決策水平與其所具有的知識經驗有很大的相關。一個人的知識經驗越豐富,其決策水平就越高;反之則越低。這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有膽有識,有識有膽”。
(4)主動思維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平時經常開動腦筋,勤學多思,是關鍵時刻有主見的前提和基礎。
(5)遇事冷靜
排除外界幹擾和暗示,穩定情緒,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地仔細分析,亦有助於培養果斷的意誌。
4.打消顧慮,培養堅決果斷
堅決果斷,是指一個人能適時地采取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並且徹底地實行這一決定,在行動上沒有任何不必要的躊躇和疑慮。
堅決果斷,能使我們在遇到困難時,克服不必要的猶豫和顧慮,勇往直前。有的人麵對困難,左顧右盼,顧慮重重,看起來思慮全麵,實際上茫無頭緒,不但分散了同困難作鬥爭的精力,更重要的是會銷蝕同困難作鬥爭的勇氣。果斷性在這種情況下,則表現為沿著明確的思想軌道,擺脫對立動機的衝突,克服猶豫和動搖,堅定地采納在深思熟慮基礎上擬定的克服困難的辦法,並立即行動起來同困難進行鬥爭,取得克服困難的最大效果。
堅決果斷,能夠幫助我們在執行工作計劃和學習計劃的過程中,克服和排除同計劃相對立的思想和動機,保證善始善終地將計劃執行到底。思想上的衝突和精力的分散,是不果斷的人的重要特點。這種人沒有力量克服內心矛盾著的思想和情感,在執行計劃過程中,尤其是在碰到困難時,往往長時間地苦惱著怎麼辦,懷疑自己所作決定的正確性,擔心決定本身的後果和實現決定的結果,老是往壞的方麵想,猶猶疑疑,因而計劃老是執行不好。而果斷的性格,則能幫助我們堅定有力地排斥上述這種膽小怕事的、顧慮過多的庸人自擾,把自己的思想和精力集中於執行計劃本身,從而加強了自己實現計劃、執行計劃的能力。
堅決果斷,可以使我們在形勢突然變化的情況下,能夠很快地分析形勢,當機立斷,不失時機地對計劃、方法、策略等作出正確的改變,使其能迅速地適應變化了的情況。而優柔寡斷者,一到形勢發生劇烈變化時就驚惶失措,無所適從。他們不能及時根據變化了的情況重新作出決策,而是左顧右盼,等待觀望,以致坐失良機,常常被飛速發展的形勢遠遠拋在後麵。
可見,果斷的性格無論是對領導者,還是對普通勞動者,無論是對於工作,還是對於生活和學習,都是需要的。
堅決果斷,產生於勇敢、大膽、堅定和頑強等多種意誌素質的綜合。
果斷的性格,是在克服優柔寡斷的過程中不斷增強的。人有發達的大腦,行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但過多的事前考慮,卻往往使人猶豫彷徨,陷入優柔寡斷的境地。許多人在作出決定時,常常感到這樣做也有不妥,那樣做也有困難,無休止地糾纏於細節問題,在諸方案中徘徊猶豫,陷入束手無策和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這就是事前思慮過多的緣故。大事情是需要深思熟慮的,然而生活中真正稱得起大事的並不多。況且,任何事情,總不能等待形勢完全明朗時才作決定。事前多想固然重要,但“多謀”還要“善斷”,要放棄在事前追求“萬全之策”的想法。實際上,事前追求百分之百的把握,結果卻常常是一個真正有把握的辦法也拿不出來。果斷的人在采取決定時,他的決定開始時也不可能會是什麼“萬全之策”,隻不過是諸方案中較好的一種。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他可以隨時依據變化了的情況對原方案進行調整和補充,從而使原來的方案逐步完善起來。“萬事開頭難”,許多事情開始之前想來想去,這樣也無把握,那樣也不保險。當減少那些不必要的顧慮,真正下決心幹起來,做著做著事情就做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