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華爾德是我的鋼琴教師。有一天,他給我教課的時候,忽然問我:每天要練習多少時間鋼琴?我說大約三四個小時。”
“你每次練習,時間都很長嗎?”
“我想這樣才好。”
“不,不要這樣!”他說,“你將來長大以後,每天不會有長時間的空閑的。你可以養成習慣,一有空閑就幾分鍾幾分鍾地練習。比如在你上學以前,或在午飯以後,或在工作的休息餘閑,五分鍾、五分鍾地去練習。把小的練習時間分散在一天裏麵,如此則彈鋼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當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書的時候,我想兼從事創作。可是上課、看卷子、開會等事情把我白天晚上的時間完全占滿了。差不多有兩個年頭我一字不曾動筆,我的借口是沒有時間。後來才想起了卡爾·華爾德先生告訴我的話。到了下一個星期,我就把他的話實踐起來。隻要有五分鍾左右的空閑時間我就坐下來寫作一百字或短短的幾行。”
“出乎意料之外,在那個星期的終了,我竟寫了相當多的稿子準備自己來修改。”
“後來我用同樣積少成多的方法,創作長篇小說。我的教授工作雖一天比一天繁重,但是每天仍有許多可資利用的短短餘閑。我同時還練習鋼琴,發現每天小小的間歇時間,足夠我從事創作與彈琴兩項工作。”
“利用短時間,其中有一個訣竅:你要把工作進行得迅速,如果隻有五分鍾的時間給你寫作,你切不可把四分鍾消磨在咬你的鉛筆尾巴。思想上事前要有所準備,到工作時間降臨的時候,立刻把心神集中在工作上。迅速集中腦力,幸而不像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樣困難。我承認我並不是故意想使五分十分鍾不要隨便過去,但是人類的生命可以從這些短短的閑歇閑餘中獲得一些成就的。卡爾·華爾德對於我的一生有極重大的影響。由於他,我發現了極短的時間,如果能毫不拖延地充分加以利用,就能積少成多地供給你所需要的長時間。”
這就是愛爾斯金的時間利用法。小額投資足以致富的道理顯而易見,然而,很少有人注意,零碎時間的掌握卻足以叫人成功。在人人喊忙的現代社會裏,一個愈忙的人,時間被分割得愈細碎,無形中時間也相對流失得更迅速,其實這些零碎時間往往可以用來做一些小卻有意義的事情。例如袋子裏隨時放著小賬本,利用時間做個小結,保證能省下許多力氣,而且隨時掌握自己的荷包。常常趕場的人可以抓住機會反複翻閱日程表,以免遺忘一些小事或約會,同時也可以盤算到底什麼時候該為家人或自己安排個休假,想想自己的工作還有什麼值得改進的地方,嚐試給公司寫幾條建議等。隻要你善於發現,小時間往往能辦大事。
一個隻知道抱怨時間不夠用的人是因為不善於利用零碎的時間,不會擠時間做一些必須要做的工作。那些時間的邊角料收集起來其實是一筆不小的財富,我們應該學會利用零碎的時間為自己服務。
生命在偷偷流逝
人在童年時代,對於光陰的流逝,很少有感觸,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就會顯得越來越珍貴。尤其是逢年過節,總感覺時間太快。
時間如同金錢,愈是懂得利用的人,愈感覺到它的價值;愈是貧窮的人,愈感覺到它的可貴。問題是當你富有時,往往不知如何利用時間而任意揮霍,真正需求的時候,卻已經所餘無幾了。
時間管理學研究者們發現,人們的時間往往是被下述“時間竊賊”給偷走的:
(1)找東西。據對美國200家大公司職員做的調查,公司職員每年都要把6周左右的時間浪費在尋找亂放的東西上麵。這意味著,他們每年要損失10%的時間。對付這個“時間竊賊”,有一條最好的原則:不用的東西扔掉,不扔掉的東西分門別類保管好。
(2)懶惰。對付這個“時間竊賊”的辦法是:
①使用日程安排簿;
②在家居之外的地方工作;
③及早開始。
(3)時斷時續。研究發現,造成公司職員浪費時間最多的是幹活時斷時續的方式。因為重新工作時,這位職員需要花時間調整大腦活動及注意力後才能在停頓的地方接著幹下去。
(4)惋惜不已或白日做夢。老是想著過去犯過的錯誤和失去的機會,唏噓不已,或者空想未來,這兩種心境都是極浪費時間的。
(5)拖拖拉拉。這種人花許多時間思考要做的事,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找借口推遲行動,又為沒有完成任務而悔恨。在這段時間裏,其實他們本來能完成任務而且應轉入下一個工作了。
(6)對問題缺乏理解就匆忙行動。這種人與拖拉作風正好相反,他們在未獲得對一個問題的充分信息之前就匆忙行動,以至於往往需要推倒重來。這種人必須培養自己的自製力。
(7)分不清輕重緩急。即使是避免了上述大多數問題的人,如果不懂得分清輕重緩急,也達不到應有的效率。
區分輕重緩急是時間管理中很關鍵的問題。許多人在處理日常事務時,完全不考慮完成某個任務之後他們會得到什麼好處。這些人以為每個任務都是一樣的,隻要時間被工作填得滿滿的,他們就會很高興。或者,他們願意做表麵看來有趣的事情,而不理會不那麼有趣的事情。他們完全不知道怎樣把人生的任務和責任按重要性排隊,確定主次。在確定每一天具體做什麼之前,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①我需要做什麼?——明確那些非做不可,又必須自己親自做的事情。
②什麼能給我最高回報?——人們應該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能給自己最高回報的事情上。
③什麼能給我最大的滿足感?——在能給自己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中,優先安排能給自己帶來滿足感和快樂的事情。
時間是生命的本錢,一個人浪費了時間就像是送掉了自己的生命。時間來得匆匆去得也匆匆,要想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就應該珍惜屬於自己短暫的時間,不讓一日閑過。
學會拒絕是一種藝術
被生活中瑣事的糾纏往往是我們浪費時間的主要原因。許多事情對於我們而言沒有任何意義,我們也不願去做,但礙於情麵,我們經常被迫去做,這樣,生活不但沒有了樂趣,而且還浪費了時間。所以,對於這種事情,我們應該學會說“不”。
為了躲避朋友小張,小王與妻子有家歸不得,不得不躲進了旅館。原來小王和小張的友誼是公司所有人都知道的,他們總是配合默契,形影不離。小張是個重友情的人,最早,他們經常下班後一起去吃晚飯,順便談一些輕鬆的話題,後來小王厭倦了,開始推托回家。
但小張婚姻上遇到麻煩,妻子離開了他,投入了情人的懷抱。小張像所有離婚的男子一樣,有點喪失理智,借酒澆愁,每天一下班就纏著小王去酒吧,小王的妻子為此常常抱怨。
而更可怕的是,在小王借故離開後,小張竟追到了小王的家裏,他不再喝酒,隻是沒完沒了地向小王敘說他的想法,並經常說:“我們是世界上最好的朋友,勝過夫妻和所有的合夥人。”小王聽了不得不點頭,但也無法拒絕他的攀談。
這樣一直持續了3個月,小王和妻子的忍受力像加壓的玻璃瓶馬上就要爆炸,於是小王在家裏對小張的談話置之不理,可這仍不能阻止小張的談話,並增添了他的抱怨,他說,不管怎麼樣希望小王不要拋棄他。
小王和妻子商量了很長時間,決定在不能去歐洲旅行之前,隻好先住進旅館,等到小張恢複正常再說。其實,小王心裏十分清楚,小張根本就沒有什麼不正常,隻是希望他們的友情勝過一切,但他從來就沒有注意到小王妻子氣憤的眼神。
有很多人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朋友的熱情讓你感到害怕甚至恐懼。而朋友之間各自的家庭、工作和其他社會環境,都不盡相同,如果對方不考慮情況,強求讓你幹一些事情,你就該學會拒絕。
學會拒絕是一種藝術,比如當有朋友邀請你參加某些派對活動時,你可以用平和的語氣回絕:“我確實很想參加這次的活動,參加這項活動一定會給我帶來無窮的樂趣。但是,我今天還有很多事情必須做,恐怕不能接受你們的好意。”
回絕時可著重強調時間上的不適宜,給對方留一個台階,這樣可避免傷害別人的感情。
有時候,很難當場做出“是”或“不”的回答,這時你可以這樣說:“讓我想想吧!我還需要一些時間來考慮這件事。”等自己想出拒絕的理由後,再給對方一個答複。
有些“臉皮薄”的人之所以害怕對別人說“不”,首先是因為缺乏堅定的自信,總認為別人擁有無可爭辯的優勢或特權,自己總覺得不應該也沒有力量去拒絕別人,即使自己已經感到自己的權益受了侵害,仍然不能從心裏肯定自己的看法,也不知道怎樣維護自己的權益。其次,“臉皮薄”的人在自己的想像中過低地估計了別人對遭受拒絕的承受力,認為別人都會把被拒絕看成是對個人尊嚴的否定,並會因此而感到惱怒,反過來又會責難、冷淡或報複自己。隻要一想到要對別人說“不”,就立即感覺到強烈的擔心、緊張、煩躁與不安,好像有錯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有一種奇特的愧疚感。在這種情緒狀態下,個人難以有效地表達真實的想法,大多數人寧願忍氣吞聲、委曲求全。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要知道時間是你自己的,你沒有必要犧牲自己,成全別人。
況且,即使你總是很隨和,有求必應,也並不一定能夠得到別人最真誠的肯定。隻有那些善於維護自己的獨立和尊嚴的人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學會對別人說“不”,讓他們知道你的權益也是應當受到尊重和保護的,你的時間也是用來幹有意義的事情的。否則,你不僅可能丟失了自己的時間,還可能丟掉了自己的自由。
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
很多人都有浪費時間的習慣,他們沒有認識到時間的價值,而等他們了解到時間的可貴時往往已經太晚了,因為時間雖然看起來很長,但一旦過去了就永遠也找不回來。
有一首著名的詩是這樣寫的:
“他在月亮下睡覺,他在太陽下取暖,他總是說要去做什麼,但什麼也沒做就死了。”
這就像當我們自己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們對自己說,當我成為一個大人的時候,我會做這做那,我會很快樂;而當我們長大之後,我們又說,等我讀完大學之後,我會做這做那,我會很快樂;當我們讀完大學之後,我們又說,等我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我會做這做那,我會很快樂;當我們找到第一份工作之後,我們又會說,當我結婚的時候,我會做這做那,我會得到快樂;當我們結婚的時候,我們又會說,當孩子們從學校畢業的時候,我會做這做那,並得到快樂;當孩子們從學校裏畢業的時候,我們又說,當我退休的時候,我會做這做那,並得到快樂。當我們退休的時候,真正步入了我們的晚年,我們看到了什麼?我們看到生活已經從我們的眼前走過去了。
什麼是時間?我們在哪裏?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時間是現在,我們在這裏。讓我們充分利用此時此刻。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我們不需要未來的計劃來計劃未來,相反,這正意味著我們需要計劃未來。如果我們最大限度地利用此時此刻,善用現在,那麼我們就是在播種未來的種子,難道不是嗎?
生活中最可悲的話語莫過於:“它本來可以這樣的”、“我本來應該”、“我本來能夠”、“如果當時我……該多好啊”,生命是不能開玩笑的,從來就沒有虛擬語氣的說法。我們之所以會把問題擱置在一旁,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我們還沒有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沒有學會珍視時間,這也是我們後來後悔的時候痛苦不堪的原因。
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的人才是會生活的人。時間一去不複返,浪費時間就是白白浪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