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選擇的一生。人生中連續的選擇,把我們帶到今天這個時刻、這個地方。任何事業的成功都是正確選擇的結果。選擇,首先要基於自我的定位。隻有真正知道了“我是誰”,才懂得“我要做什麼”。這也是鄭李錦芬女士教我們的職場入門課。
做事,從衝好每一杯咖啡做起。遇事請教智者、長輩和上級,傾聽自己內心的呼喚,每天快樂地做事,並認真體會成長的驕傲和快樂;要有主見,有勇氣,懂得割愛與放棄;對於新生事物,要大膽嚐試;積極尋找新鮮和富有挑戰的工作,眼光要看得遠一點。有變化就有機遇,有機遇就有選擇,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沉穩的心理素質,臨到大事要沉著冷靜;在對的時間和空間,抓住機遇,並落實到執行層麵。邁開職場第一個步子,雖然笨拙,但這種嚐試,以及背後的幹勁,將自始至終伴隨你走好職場每一步。
第一周 定位自己
星期一 我是希望能夠進入商界
當時我隻有24歲,隻是想離開政府裏的這個工作。因為在政府裏工作,你可以對未來有著非常清楚的預測,幾眼就望得到頭。當時我是希望能夠進入商界,而學文學和曆史專業的不容易進到商界。
——2005年,鄭李錦芬接受“搜狐新聞”記者采訪暢談人生定位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1977年的一天,一則大篇幅的招聘廣告吸引了鄭李錦芬,這則廣告濃墨重彩地介紹了安利在香港的發展計劃。她的眼中慧光一閃,這是機遇的偶然,也是定位的必然。於是,在33年前,香港政府政務處的行政主任——鄭李錦芬,毅然選擇了放棄公務員這個“鐵飯碗”,轉入安利香港公司工作。
舍得,舍得,有所舍,才有所得。比爾·蓋茨放棄了哈佛大學的深造機會,創立了微軟,而他的學長一時猶豫,沒有抓住機會,就注定了彼此之間的差距。又如中國聯想集團的創始人柳傳誌,他辭掉研究員工作,選擇下海創業,也獲得了一番成就。鄭李錦芬的成功之道和比爾·蓋茨、柳傳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光環背後,你看重什麼?如果你選擇了表麵上看似帶有“光環”的位置,也許可以一生安逸,但或將碌碌庸庸。鄭李錦芬能夠用一雙慧眼看中一則廣告背後的商業機會,也就決定了她接下來成長的高速度。
行動指南
“公務員”工作,雖然旱澇保收,但當所有人都趨之若鶩時,這種崗位未必適合你,進入商界也未嚐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星期二 幫老總衝咖啡
這是一個金飯碗,收入穩定,很難被炒掉。這份工作沒有做到兩年時間,我就去了一家隻有五個人的香港公司,當一名秘書,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幫老總衝咖啡,來上班就要衝咖啡。
——2005年,鄭李錦芬接受《深圳特區報》記者訪談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鄭李錦芬轉型伊始,工作的首要任務是給老板衝咖啡。在這之前,她沒有喝過也沒有調過咖啡,但鄭李錦芬毫不畏懼,堅持把這一小事做得盡善盡美。套用一句流行語:她衝的不是咖啡,是人生。把咖啡衝好,是她在職場中迎接的一次機會和挑戰。她怎樣把工作衝成一杯美味的咖啡,是值得所有初涉職場的人們學習和借鑒的。
職場新人的一個學習和趕超的對象,就是他(她)的老板。老板對員工的幫助,可以壓縮員工成功的時間。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時間對於我們來說是很短暫的,所以要用這些時間來做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在常人看來,隻是鄭李錦芬之前的老板愛喝咖啡,但深入思考,這位老板一定是一位善於時間管理的工作“鐵人”。在職場上,鄭李錦芬有了這樣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也會在比、學、趕、幫、超的職場過程中,行進得更加迅速。
行動指南
做好小事,珍惜時間。衝好人生中的第一杯咖啡,有時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俯視萬物的姿態起飛。
星期三 請教智者、長輩和上級
安利聘用我的時候,我也知道安利模式的爭議性。我那時是請教了一些政府官員,也算是我的上級吧。他們說,隻要不是金字塔詐騙就不怕。當時在香港,對傳銷和直銷已有比較清楚的是非黑白界限。
——2005年,鄭李錦芬接受《新民周刊》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背景分析
每個人在作出一番決定之前,都要左思右想,往往還要請教身邊的親人、朋友。
那麼,從某種情況上來說,他們就是你職場、人生的智囊團。
常言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緊跟成功者的腳步”。鄭李錦芬的智慧在於,她選擇了請教智者、長輩和上級。正是這些人的建議,讓她找到了方向,作出了定位,完成了轉型。不要吝惜你的語言,多向他人虛心請教。“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但要小心選擇跟誰同行。跟愚蠢的人同行,會走向失敗;跟智慧的人同行,會邁向成功。要成功,就必須緊跟成功者的腳步,向智慧的長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