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下認為加藤將軍之所以能如此受人景仰,在死後被供奉為神明,尊稱為“清正君”,正是因為他悲天憫人的胸懷。身為主管的人,都應該有像加藤將軍一樣悲天憫人的胸懷,而不是對部屬不加愛護的暴戾之氣。
悲天憫人是佛家的一種道德要求,倡導對人、地、物都懷著同情,不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是如此。經營者為了達成企業的使命,往往要指使很多員工為我們工作,這些人有權利要求從職務和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和快樂。因此,經營者除了促進社會繁榮外,還必須存有使部屬滿足、快樂的心願,如果缺乏這種愛心,光靠職位和權謀來指使員工,必然不能得到別人誠心的幫助。
當然,悲天憫人的胸懷不是說對一切事物都以溫和的態度處理。對於做錯事,同樣要嚴厲地責備,對錯誤的行為要斷然地予以糾正。如果為了私情,故意隱匿處分,不隻是誤解了悲天憫人的真諦,到頭來反而害了部屬,這就是濫用了愛心。因此,隻有凡事以大局正義為前提,該處罰時處罰,該獎勵時獎勵,才能算是了解悲天憫人的真正意義。
身為主管,懂得悲天憫人,自然能竭盡心力地去愛護部屬,而部屬了解上司的這種寬厚胸懷後,對於因錯誤受到懲罰,自然也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而且能真正從中總結經驗教訓。
因此,要想成為受部屬尊重的上司,悲天憫人的心胸是不可缺少的。
以高潔的人格贏得人
人真正的立足點是要以無私的心去處理事務。
——鬆下幸之助
鬆下認為,在他一生中有機會接觸的大人物當中,野材先生可以說是最崇高的人物:清廉、聖潔、無私,心胸如海洋般寬廣。其偉大的人格魅力為後人景仰。
1964年,野材先生以87歲高齡去世時,美國海軍儀仗隊也列席參加了葬禮,並鳴炮以示敬悼。
為什麼野材先生會受到美國海軍的如此敬重呢?原來,野材先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以特使身份和美國進行談判協商。日本突襲珍珠港,真正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幕,這實在不是野材先生願意看到的。按常情這時候美國人肯定會對野材先生的工作產生懷疑,認為他是有意掩人耳目,但事實上卻並不是如此。美國方麵反而對野材先生為難的立場給予了很大的同情,這是因為野材先生在談判協商中確實是抱著兩國能和平相處的意願來誠心誠意地與美國交涉的。也正因為如此他的人格受到了對方的敬重。
戰後幾年,鬆下接管了日本的比穀團公司,並邀請野材先生當這家公司的社長。比穀田公司在戰前是一家極有名氣的唱片音響公司,由於戰爭的影響,雖然有優越的技術,卻遲遲沒有得到重建。這次鬆下接管這家公司,希望借著野材先生的品德和名望作公司的精神支柱,來重振這家公司的雄風。
野材先生再三推辭,但經不住鬆下先生的誠懇邀請,最後答應了下來。不過,野材先生對鬆下說:“我本身對商業買賣完全不懂,對音樂或唱片更是一竊不通。不過,我想以我工作這麼多年的經驗,我在用人方麵大概還可以勝任,正如你所說的,這個公司若擁有優秀的技術人才,一定能引導,帶動大家。”
工作中,野材先生也確實有因為不懂具體的行業操作,而引起一些員工向鬆下告狀的。
在一次董事會上,有關人員談到“美空雲雀”。這時野材先生就問:“美空雲雀是誰?”這不禁引起了與會人員的嘩然,因為在當時美空雲雀是非常著名的歌星,擁有眾多歌迷,幾乎無人不知,而野材先生身為業內領導人員,居然不知道。
後來這事不知怎麼就傳到了外麵,一時成為眾人交談的話題,其中就有人說:“身為唱片公司的社長,竟然連美空雲雀是誰都不知道,還能做什麼呢?”
鬆下對此卻不以為然。他認為,野材先生也許是不知道有美空雲雀這個人,但是卻深知一個領導者如何行事,而且隻有野材先生這樣的人格才能做得到。這樣的人做公司的社長,員工就能盡己所長努力發揮自己的特點,對工作產生價值感,這樣的好效果是很難取得的。
實際上,自從野材先生上任以來,日本的比穀田公司的業績直線上升,迅速發展,而且也因為野材先生的薰陶,培育了很多的人才,為公司的發展儲備了很好的力量。
鬆下認為掌握經營的知識和技巧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到什麼才是人真正的立足點。人真正的立足點是要以無私的心去處理事務。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認為隻有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這就使我們很容易判斷錯誤,無法產生堅強的信念。不被私心蒙蔽,仔細考慮什麼才是對的,什麼才是該做的,這時就能產生正確的判斷力、堅強的信念及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