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本章小結(1 / 1)

本章從對斯蒂芬斯在珠穆朗瑪峰艱辛攀登的思考開始,闡述了動機是在目標或對象的引導下,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引起動機的內在條件是需要(內驅力),外在條件是誘因,它們是形成動機的必要條件。動機是構成人行為活動的直接原因,主要有引發、指向、調控和激勵四種行為功能。關於動機的理論,影響較大的有本能論和喚醒論。本能論認為人類行為是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由遺傳固定下來、不學而會的、固定的行為模式。喚醒論認為人們總是要求達到一種生理激活的最佳水平。動機主要有生理性動機(如饑餓、渴、睡眠和性)和社會性動機(如個人成就動機)兩大類。需要是人腦對生理需求和社會需求的反映。根據需要的起源分生理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根據需要的對象分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很多研究者如勒溫、默裏、馬斯洛、阿爾德夫、麥克萊蘭等都提出過相應的需要理論,其中以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影響最為廣泛。

道爾頓是18世紀英國著名的化學家兼物理學家,他在聖誕節前夕買了一雙“棕灰色”的襪子送給母親。母親看到襪子後,覺得襪子的顏色過於鮮豔,就對道爾頓說:“你買的這雙櫻桃紅色的襪子,讓我怎麼穿呢?”道爾頓感到非常奇怪,襪子明明是棕灰色的,母親為什麼說是櫻桃紅色的呢?疑惑不解的道爾頓又去問周圍的人,除了弟弟與自己的看法相同以外,其他人都說襪子是櫻桃紅色的。道爾頓經過認真的分析比較,發現自己和弟弟對顏色的知覺與普通人不同,對一些顏色無法正確地識別,他把這種現象稱為“色盲”。道爾頓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現色盲症的人,同時也是第一個被發現的色盲症患者。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色盲症稱為道爾頓症。

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是從最基本的感覺開始的。道爾頓發現色盲症的故事是否讓你對人的感覺能力產生思考?我們是如何對身邊各種各樣的刺激產生感覺的呢?這是一個古老的心理學問題,通過閱讀本章,你會對這個問題有初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