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師:
您好!我是三年前從機關裏退下來的,經常看到您的關於老年心理谘詢的文章,很受啟發,特別是您在一篇文章中的“心理養生”的提法,感覺很有道理。您說得沒錯,無論社會家庭為老年人提供多麼好的養老環境,如果老年人自己不會調適自己的心理,不會進行心理養生,也不好說健康長壽。
您還可以談談心理養生的具體內容嗎?為此專門寫信,打擾您了。謝謝!
一位退休老人田嘉慶
田嘉慶老人:
您好!很高興我們對心理養生有所共識。老年人要健康長壽,的確要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做自己心理狀態的主人。心理養生是老年人養生的法寶。具體說來,心理養生有以下幾方麵內容。
一是進取養生。
談到老年養生,往往有人片麵地認為就是好好休閑娛樂。休閑娛樂固然不錯,但昀好的養生是保持生命的進取心。進取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是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之一。進取心使人熱愛自己的生活,有生活目標,有精神支柱,生活充實,心情愉快。這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使人體各機能互相協調而平衡,促進健康。
進取心讓人有所追求,遇困難不氣餒,能刻苦鑽研,發奮學習。這樣,腦子多活動,身體多活動,可以延緩大腦的衰老,又可延緩機體的衰退。美國科學家把73位平均年齡在81歲的老人分成三組:勤於思考組、思維遲鈍組、受人照管組。實驗結果是:勤於思考組的人血壓、記憶力和壽命達到昀佳指標。三年後,勤於思考組的人都還活著,思維遲鈍組的人死亡125%,而受人照管組的人則有375%已經死去。有科學家用超聲波測量出,勤於思考的人腦血管經常處於舒展狀態,從而保養了腦細胞,使大腦不過早衰老。還有人用正電子斷層放射照相術的方法,對大腦新陳代謝進行研究發現,腦子活動時,總是把較多的葡萄糖送到腦中昀需要的地方。在安靜時,老年人和年輕人相比,腦內葡萄糖利用率較低,但用起腦來,腦昀活躍的地方所得到的葡萄糖,並不低於年輕人。所以,用腦可促進腦的新陳代謝,延緩衰老。那些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發明家之所以長壽,都與他們的進取心有關。當然,有進取心未必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哪怕再小的事情,比如,為一個菜譜精心研究,為一個花種深入探索,隻要有所追求,隻要熱愛生活,就是進取心,就會有益於健康長壽。
二是淡泊養生。
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是一種高尚的境界:淡泊名利,心胸開朗,無憂無慮,無仇無怨,無悲無悔。如此心態,自然有益於健康。相反,如果比級別待遇難免不如人,比生活條件難免不如人,就會越比就越生氣。這樣,消極情緒就會困擾自己,心理難以平衡,必然損害健康。文壇壽星冰心老人在82歲時曾以“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為題,總結她的養生經驗。她認為,淡泊就是對物質生活不過分奢求,過清簡樸素的生活,寧靜是心裏盡可能排除個人的雜念,少些私心。人到老年,不為個人私利操勞,心胸就會寬廣,心情就會樂觀,這樣就不會傷神傷身,終會健康長壽。
淡泊,寧靜,還能控製自己的情緒。無論遭到什麼挫折,能冷靜對待,麵對現實,順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經得起歡樂與憂傷的考驗。
得說明的一點是,淡泊養生與進取養生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進取是說有所追求,保持心靈的活力,淡泊是說看輕功利,擁有心靈的自在。反過來說,老年人的進取不是追名求利,老年人的淡泊也不是無所事事。有一份寄托,有一份寧靜,便是樂在其中。您說是不是?
三是遺忘養生。
遺忘就是神經聯係的抑製和消退。因此,遺忘的東西也就不能再幹擾人的心態和情緒。所以,老人要學會忘掉那些於身心健康不利的東西,做到情緒平穩。那麼,哪些是該遺忘的東西呢?
一是遺忘坎坷的經曆。不為經曆的坎坎坷坷而悲傷,心情平靜地做好眼前的事,會讓心中多一份光明。二是遺忘個人的恩怨。有的老人提起年輕時某人對他的傷害,就牢騷滿腹,喋喋不休,怒氣衝天,記了一輩子的仇,付出了一輩子的代價,不值。受了打擊感到委屈,可以理解,但忘記恩怨,心胸豁達,才是善待別人,也是善待自己。三是遺忘生活的煩惱。生活不可能沒有煩惱,不要總記在心上,有時因為誇大了小事,引起不必要的煩惱,更不合算。生命有限,失去不會再來,還是把心煩的事情忘掉,以求心情平靜,利於健康。四是遺忘力所不及的事。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有成功也有失敗。克服了困難,取得了成就,自然可體會到戰勝困難的幸福,但在戰勝不了時,還是忘掉為好,不要勉強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