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總結老年人的長壽經驗,也提出了三個忘記:一是忘記死亡,可擺脫恐懼死亡的困擾;二是忘記錢財,可從錢財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三是忘記子孫,可卸去為子孫操勞的精神負擔。這也是值得參考的。
四是轉念養生。
許多事情還沒有成為往事,就擺在麵前,是沒法遺忘的。但是,事情常有兩麵理。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何必非把一件事總往壞裏想?有時候,同一現實情境,如果從一個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陷入心理困境;從另一角度看,就可以發現積極意義,從而使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比如同是到了退休的歲數,有人就想:人生末路了,還有什麼意思?於是就萬念俱灰,哪有好心情?有人卻想:終於可以做一回自由人了,終於可以做自己樂意做的事情了,退休真好。於是就樂觀舒暢,自然心情好極了!真個是“橫看成嶺側成峰”。
為什麼會這樣呢?心理學上有個“ABC理論”。其中,A、B、C分別是外來激發性事件、個體不同的認知評價係統和外來激發性事件引起的情緒反應及行為結果三個英文單詞的字頭。ABC理論認為,外來激發性事件都是中性的,但是,由於個體依據不同的認知評價,對外來激發性事件進行了不同的理性或非理性的自我解釋或自我評價,於是,便導致了積極或消極的情緒反應。就是說,導致C的原因並不是A,而是B。ABC理論告訴我們,決定人的情緒積極還是消極的,不是現實生活情境本身,而是人們對現實生活情境的看法和理解。
因此,在審視、思考、評價某一客觀現實情境時,我們可以轉念一想,也就是轉換一下我們自身的認知評價。這樣,即使是麵對所謂讓人心煩意亂痛苦不堪的事情,我們的心靈天空也能夠“陰轉晴”,我們的心情也就好起來。
五是宣泄養生。
心理學認為,當一個人受到挫折後,用意誌力量壓抑情緒,表現出通常情況下的談笑自若,這種做法雖可以用來應付某些社會場合的要求,但卻會把由挫折引起的緊張累積起來,昀終導致精神崩潰,帶來更大的身心危害。比如,憤怒如強加抑製,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時刻有毀滅自己或他人的危險;悲痛如強加抑製,不隨淚水宣泄出來,不僅會危害身心健康甚至會氣絕身亡。如同悶熱的夏天,唯有一場大雨,才能使空氣一新晴空萬裏一樣,困境中的心理重壓也隻有宣泄出來,才能贏得心靈的一片“晴空”。心理學的實驗證實了這一點。研究者讓一組學生每天把經曆的傷心事寫出來,另一組隻記錄一般生活,不提傷心事。6個月後,經過檢查,把傷心事傾訴出來的學生的免疫功能顯著改善。這說明宣泄可以得到心理上的解脫,同時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
宣泄有兩種方式可供選擇:一是理智性的合理宣泄,如對親友訴說心中的痛苦。二是情感性的合理宣泄,如在適當場合和時間,大哭一場,一任淚水橫流;大叫一陣,一任怒火噴發。據說,美國某任總統的辦公室內設一裝滿細沙的沙箱。做什麼用?每當總統大人怒不可遏之時,便揮舞雙拳猛擂沙箱,以宣泄心中的怒氣。雖然,身為祖輩父輩,不好在兒孫麵前隨便發火流淚,但是,在適當的時候,在適當的場合,比如說剩下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或者當著老伴的麵,您還是不妨學學總統大人,把有害身心的消極情緒宣泄出來。這樣,於尊嚴無損,於身心有益,何樂而不為?
交流如上,不知您以為如何?但願心理養生給您的晚年帶來福份!
心理谘詢師馬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