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異常心理:心病還需心藥醫告別失眠的良方(1 / 2)

不少讀者朋友向我谘詢有關“失眠”的問題,其中不少是老年朋友。也是,老年朋友常常被失眠問題所困擾。這裏,綜合讀者的問題,再來談談失眠。希望對更多的朋友特別是老年朋友有所幫助。

第一個問題:失眠就是失眠症嗎?

失眠症是一種沒有明顯原因且持續時間較長的睡眠障礙。找不到造成失眠的原因和持續時間較長,是失眠症的基本特點。有時候,我們躺在床上,或想著各種各樣的心事,或由於某種原因而引起大腦皮層興奮,或忍受著某種軀體疾病的痛苦及精神疾病造成的情緒異常,或受到環境和條件的不良影響,這些都可能妨礙我們的睡眠。這些失眠都是正常的失眠,不應劃歸為失眠症。因為這些失眠都“事出有因”,有的屬於正常的生理心理現象,有的由於內在或外在的客觀原因而導致。因此,這些失眠都具有繼發性和偶發性。由此可見,很多自訴失眠症或被醫生診斷為失眠症的人,並非患有失眠症。就是說,人都有偶爾睡不著覺的時候,這很正常,不要隨便給自己貼上“失眠”的標簽。

第二個問題:失眠症是怎樣誘發的?

相當多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都是由於心理暗示誘發的。失眠症也是這樣。如果一個人自我暗示患有失眠症,或者醫生暗示(診斷)他患有失眠症,那麼這種暗示的延續和強化,就可能使他真正患上失眠症。失眠症的昀大特點是主觀虛構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關於失眠症的定義中有這樣的話:“持續相當長時間的對睡眠的質和量不滿意的狀況”;“對失眠存在恐怖或憂慮心理者可形成惡性循環,從而導致症狀持續存在”。這裏的“對睡眠的質和量不滿意的狀況”,就是對睡眠狀況的一種消極的主觀評價;“對失眠存在恐懼或憂慮心理”,則是一種消極的主觀體驗,即由不良暗示或不良預測引起的消極不良體驗。這些都說明,導致失眠症的主要原因,是這些人對於睡眠的過於關注,對於睡眠質量的過高要求和對於失眠後果的惡性估計。他們由於擔心睡不著和睡不好而形成心理負擔,這種心理負擔影響了迅速入睡或睡眠不深;這種不滿意的睡眠狀況又進一步加重心理負擔;這種心理負擔又進一步影響睡眠質量……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這就是失眠症形成的過程和失眠症患者的真實寫照。

第三個問題: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真的沒有滿足需要嗎?

有的人雖然睡著了,卻總是覺得全然未睡,甚至有的竟說幾個月、幾年來一直未睡覺。我曾經接待這樣一位求詢者,老先生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退休後還被返聘在一家單位工作,身體也沒什麼毛病。可他卻說自己每天夜裏隻睡兩三個小時,為此而陷入“失眠”的痛苦。心理谘詢的過程中我了解到,昀近老人晚上10點多睡下,早上5點左右醒來,即使打緊一點也有6個小時的睡眠。可老人卻說自己失眠。顯然,他的實際睡眠狀況比他的自我估計要好得多。科學已經證明,一個人的精力能夠保證正常工作和學習,他的睡眠需要肯定得到了基本的滿足,他們的所謂失眠多是主觀失眠。

第四個問題:什麼是主觀失眠?

失眠的人常常誇大自己失眠的嚴重程度,實際上真正的睡眠時間一般遠遠多於自己訴說的時間。實驗結果表明,失眠症患者的生理功能幾乎都在正常範圍之內。專家在醫院裏收治了一些自訴“徹夜不眠”的嚴重失眠症患者。晚上10點,讓這些失眠症患者上床睡覺,然後每隔30分鍾呼喚一次患者的名字,如果呼喚一次患者沒有回答,便繼續呼喚,直到患者回答為止。這種觀察實驗一直到第二天清晨7點。從他們開始呼喚到患者回答之間的呼喚次數上,測定出患者睡眠的深度。如果呼喚1次,患者就能夠立即回答,就證明患者處在清醒狀態或淺睡狀態;如果連續呼喚5次患者才能勉強回答時,就證明患者處在深睡狀態。在被觀察實驗的失眠症患者中,隻有一例存在失眠問題,其他十幾名患者的睡眠曲線都幾乎與正常人毫無差異,他們都已經得到了充足的睡眠。後來,學者們又利用腦電圖對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狀態作進一步的測定。他們根據睡眠時腦電圖的大腦波形,分別測出了似睡非睡、淺度、深睡、昀深睡等各種睡眠狀態,將失眠症患者與正常人在一夜中的大腦波形進行比較,同樣證明除了極少數失眠症患者入睡不好之外,其他患者的睡眠狀況都幾乎與正常人毫無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