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老太太悲觀厭世為哪般(1 / 3)

一位讀者的困惑

一位署名呂小文的讀者來信這樣寫道:

馬老師,您好!我有一位姑母,我們關係很密切。近兩年來我感覺姑母的心理出了問題,特意寫信向您谘詢。

我姑母是一位退休工人,今年61歲。姑母的一生經曆坎坷,因此,她總覺得身不由己,厄運纏身。初中畢業時,一場大病剝奪了上高中的機會。26歲結婚,婚後幾年,丈夫另覓新歡,離她而去。後來,姑母再婚了。可是,進入老年以後,姑母的老伴突發腦溢血,沒有留下一句話便撒手人寰。老伴去世後的第二年,我的表妹,姑母的獨生女兒又在上班的路上,慘遭車禍。從此,姑母情緒低落,憂鬱沮喪,思維遲鈍,記憶力明顯下降。一生的挫折總是在她心中縈繞,而且不願與朋友交往,別人的歡樂反而增添她的的痛苦。近來,姑母越來越感到前途渺茫,常常獨坐一隅,暗自傷心落淚,悲觀厭世。有幾次,姑母說,活著有什麼意思。而且,昀近還常常出現妄想,不是說自己有了大病,就是說自己會被害。

我真怕姑母出什麼意外。請問我姑母是不是得了什麼心病?應該怎麼辦?

什麼是老年抑鬱症

我給呂小文朋友的複信如下:

你好!根據來信介紹的情況看,初步判斷你姑母出現了老年抑鬱症。老年抑鬱症,是一種發生於老年期的臨床症狀更為顯著病程持續時間更長的抑鬱症。

這裏,首先需要區別抑鬱性神經症和抑鬱症兩個概念。不僅一般大眾常把二者混淆,就是有些讀物以及一些從業人員也把抑鬱性神經症簡稱為抑鬱症。其實,抑鬱性神經症與抑鬱症是不同的,需要加以區別,這一點特別重要。因為,盡管兩者都有情緒抑鬱的臨床表現,但是,抑鬱症屬於情感性精神障礙的範疇,是精神病,有躁狂或抑鬱的發作史,有明顯的精神運動阻滯,有自罪觀念,有妄想和幻覺,自知力嚴重缺失;抑鬱性神經症屬於神經症的範疇,不是精神病,而是神經症,沒有妄想和幻覺,有自知力,能與現實保持正常關係。再有,抑鬱症既然是精神病,就有個患者不承認自己有病的問題;而抑鬱性神經症患者對自己的症狀有清晰的自我意識,主動求醫。可見,既不能把抑鬱性神經症等同於抑鬱症,也不能把抑鬱性神經症簡稱為抑鬱症。

老年抑鬱症的臨床表現,除如同上述的抑鬱症的嚴重情緒低落外,比較突出還有妄想、軀體症狀和假性癡呆。

妄想常見的有貧窮妄想、疑病妄想、罪惡妄想、被害妄想和虛無妄想等。貧窮妄想表現為堅信自己很窮,常被兒孫盤剝,以至日常生活也會發生困難,因此,常常在他人麵前哭窮。疑病妄想表現為堅信自己患有癌症等嚴重的不治之症,抱怨家人不體諒、不關心,任其病情惡化。罪惡妄想表現為堅信自己有罪,如把用公用信紙寫私信視作貪汙罪,把與妻子性交視作強奸罪等,理應受到他人鄙視和懲罰。被害妄想繼發於罪惡妄想,表現為堅信自己有罪而要受到他人懲罰、傷害甚至殺害。虛無妄想表現為堅信自己身體變空和不複存在,或已成為喪失一切功能的行屍走肉。軀體症狀常見的有失眠、無力、頭沉、口渴、便秘和食欲不振。其中便秘昀為突出,因而時刻為此緊張不安,大便稍有不暢,便喋喋不休,反複向別人訴述自己隻吃,不大便。假性癡呆的表現主要是注意集中困難和記憶障礙。但如作認真檢查,未能發現有注意和記憶功能的缺損。老年抑鬱症容易導致自殺,且自殺率有隨年齡而上升的趨勢。

老年抑鬱症的診斷要點為:一是符合抑鬱症的診斷標準。二是發生於老年期且症狀表現更為嚴重,病程持續時間更長。三是各種妄想明顯而突出。

診斷的時候還要注意,第一要與癡呆症相區別。癡呆是由腦部疾病引起的不可逆的智能慢性減退。而老年抑鬱症中的假性癡呆,則是情緒障礙要出現得更早,隨後才出現其它症狀和假性癡呆,且假性癡呆中表現出來的所謂記憶障礙,常常不是不能回憶和回答,而是不願回憶和回答。第二要與偏執狀態相區別。偏執狀態常有被害妄想,但沒有其它原發疾病的症狀,常表現為持續的猜疑與不信任他人,此外也沒有其他明顯的妄想。老年抑鬱症的突出症狀就是各種妄想,其中被害妄想繼發於罪惡妄想。

病因及矯治

說到病因,老年抑鬱症的發生自然有其生理生化方麵的原因。比如,目前已經知道的,隨年齡的增長腦內的代謝活動降低,腦內血流速度即氧化代謝降低,腦內單胺類神經介質水平降低,等等。不過,我們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方麵的原因。

一是不良社會心理因素的刺激。老年期蒙受的較多的不良社會心理因素,即負性生活事件及其產生的心理壓力,是老年抑鬱症發生的重要因素。這些負性生活事件包括:親屬患病或亡故、自身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寓所變換、家庭結構變化、在社會與家庭中角色的改變、經濟與工作問題、人際交往問題等。這些常常會導致老年抑鬱症。就你姑母的情況看,生活經曆中的負性生活事件顯然是一個重要原因。

二是偏頗的認知方式的影響。認知心理學認為,早年的創傷事件使人們對抑鬱敏感化,而把任何積極的成就都看得微不足道,甚至全盤否定。比如,一件工作完成了,因為有些不足,就認為是失敗的。美國的艾利斯把這種思維模式叫做“自敗思維”,並認為是導致過度抑鬱的原因。就是說,當人麵對負性事件時,其知覺和思維的結果,總是指向不利於自己的方向,總是得出悲觀和無望的結果。他們把任何困難都誇大為毫無指望,認為不管自己的本事有多大,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他們也容易從兩個極端來看待問題,以為任何東西都是非此即彼。碰到一件不如意的事情,就認為一輩子都完了。他們還容易把一兩個孤立的事件看成是普遍的,一件事情沒有做好,就認為自己智力低下,能力薄弱。總之,認知的偏頗使他們對什麼事情都容易產生消極的看法。當他們為減少痛苦所做的努力沒有明顯的效果時,自尊心和活動水平便下降,無助感越來越強烈,昀終導致抑鬱症。就你姑母的症狀來說,也不是單方麵由外部的生活事件決定的,與她對這些生活事件的認知評價即“自敗思維”有關。

三是失落感的誘發。老年人常有失落感,這種失落感有兩類,一類是原來有的現在喪失了,因而會感到失落。例如老年人體弱多病,視聽功能減退,行動遲緩等常被體驗為“健康的喪失”;老年人退休後,失去了原來的社會地位;還有喪偶、子女婚嫁或遠離、婆媳不和、收入減少等重大喪失事件。另一類則是對未來期望的喪失。很多老年人對未來很茫然,社會角色變化後不能適應,失去了對未來的生活目標。他們看到自己日漸衰老,仿佛已能看到生命的終點,生活範圍和交往日益狹小,孤獨、寂寞、抑鬱、不安日益增加。這兩類失落感都能導致老年抑鬱症。

對於老年抑鬱症的矯治,可以從以下幾方麵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