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給自己搬個梯子(1)(2 / 3)

此後,由於已經掌握一些自學的方法,同時覺得任課老師的講課速度對自己來說已經太慢了,掌握當天所講得課程後,往往無所事事,所以我更多采用自學的方式。不但是在課堂上仔細記下老師是怎麼講的,在放學之後,背誦當天的課文,而且還主動預習新的課文,並加以背誦。我給自己定的速度是兩天一篇課文,要求自己不隻是要背會單詞,還必須把課文背得滾瓜爛熟。所以,還不到一個學期,我已經背完了整本英文課文,書上的所有單詞我都能熟練地拚寫。我在背誦過程中,並不是單純為了背誦而背誦,照本宣科,而是邊背邊想:這個句子的結構是什麼樣的?為什麼用這個代詞而不是那個?人稱代詞用的時候有什麼特點?……邊背誦邊思考,一有不懂的問題就問老師,如此下來我的英文水平在學校同齡人中遙遙領先。自己也有些自鳴得意,覺得很有語言方麵的天賦。

但是,直到有一天,家人把我轉到省重點中學讀初三,我在那裏才親身體悟到強中自有強中手,比自己基礎好、腦瓜靈的同學到處都是。原來沒有轉學前,我能夠領先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始終走在別人的前麵,每一個地方所灑的汗水也比別人要多得多。而到了重點中學後,才發現原來英語還有許許多多我沒有掌握的語法知識,才知道周圍有很多比我下功夫學習英語的同學。特別是聽這所中學的老師講課,我就有點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沒見過的東西太多了,真是大開眼界。我學英語的許多方法都是這個時期養成的,並且使我終身受益。

第一是上課做筆記。以前由於講課的時候,老師更側重於對於課文內容的講授,忽視了語法,這對於考試很不利。而在上了重點中學之後,老師當然也講解課文,但是把重點放在對課文語法的分析上。這讓我受益頗多。麵對許多我聞所未聞的知識,我如饑似渴,認真地把老師所講的有用的東西都記在一個固定的本子上,做到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很快就趕了上來。

第二是要學會舉一反三。以前在做英語試題的時候,往往憑著自己的感覺做出判斷,所以並沒有充分的理由。一道題錯了,隻是在考後記住這道題本身,更有甚者,連看都不看;而且有時候在考試過程中,不知道該選什麼,就蒙一個,對了就是自己的運氣好,反之就是沒有得分的運氣。而在這所中學裏,我懂得了英語做題的過程也像數學一樣,有時候選哪個答案必須要有明確的理由,做到心中有數。這就要求一方麵語法知識必須過硬,另一方麵功夫要用在考試之後。在評講試卷的時候,要弄清楚一道選擇題,有四個選項,為什麼選這個,而不選其他的三個?其他的三個有什麼錯誤?同時,有時候雖然一道題答對了,但做題的時候自己曾經猶豫再三,懷著僥幸心理選擇了一個答案,那麼就要搞清楚:自己為什麼拿不定主意,是因為語法沒有真正掌握,還是因為單詞不認識?而自己僥幸選的那個答案為什麼就是正確的?這個工作是非常艱苦的,關鍵就是要能夠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否則收不到什麼成效。雖然在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效果不是很明顯,但我堅信通過這種工作,我就能夠更係統有效地掌握語法知識,所以每作完一次練習我都這樣去做,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發現自己的英語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舉一反三仍然建立在勤勉的基礎上。

第三是要多作練習,特別是聯係語法來做練習。很多人都認為,隻要多背英語課文,多背語法句子就可以了。但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因為單純背一些課文或語法的規則,雖然能提高語法的水平或是語感,但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應試能力。也就是說,這始終處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而要理論聯係實際,必須要認真地經常性地做練習題。所以我當時一邊熟背語法,一邊作練習題,對有些拿不定主意或是做錯的題,看屬於語法的哪個部分,然後再重新記憶這個弱點。長此以往,語法和習題不再是相互獨立的部分,而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統一體。可以說,這種方法對於我高中英語乃至大學英語的學習也都是特別有幫助的,不僅使我的英語成績一直居於前列,而且更使我掌握了一種自學的方式。經過這段時間的迎頭趕上,我由最初進入重點中學時的無名小卒,成為這個重點學校的優秀生之一。可以說,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