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以我畫線,雙重標準 (1)(2 / 3)

在這篇題為《“穀歌事件”後的中國——傳教式的資本主義的終結?》的文章裏,作者寫道,中國比其他國家更好地經受住了危機,中國和西方關係正在發生變化。在過去的一些天裏,穀歌舉動背後的陰謀還不明了。很難相信穀歌公司為自由而進行無私鬥爭的說法,也很難相信這些舉動的善和美。某些黑客入侵了維權人士的一些郵箱,但是未能打開郵件。穀歌公司是從哪裏獲知,維權人士正是通過這些郵箱發郵件的呢?莫非穀歌公司在暗中檢查客戶的郵件?文章還指出,這說明美國支持本國公司向境外擴張。美國的主流媒體早就開始為穀歌辯護,眾口一詞到了不體麵的地步,是為華盛頓攫取“很好的行政資源”。美國政府和美國媒體打算維持社會公眾對中國的適度的不滿情緒。

於是,在“穀歌事件”爆發之後,穀歌就宣布即將離開中國市場。我們都知道,2009年,穀歌因為在中文搜索引擎上沒有進行內容過濾,而遭到中國政府和各方麵的抨擊。隨後穀歌官方發表講話,表示穀歌中國可能退出中國市場。但最後,穀歌還是選擇了在中國市場上監守。針對這一現象,《“穀歌事件”後的中國——傳教式的資本主義的終結?》則認為,既然穀歌不想在中國幹了,那就別幹了,就走人。為了找一個台階下,為什麼依賴希拉裏-克林頓的辯護掩護呢?穀歌當初作出向中國發難的決定,依據的是西方的一貫做法:西方企圖通過與中國建立商業聯係,從而把中國納入它的變革進程,逐步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製度。但是,這種“傳教式的資本主義”的做法很顯然不會奏效。由於中國應對危機更有效,中國沒有必要按照“傳教士的藥方”自我改變。文章最後指出,在穀歌的這次鬧劇之後,中國向海外拓展商業業務的任何努力,都會遭到美國的政治決定的圍堵,美國這樣做是為了迎合西方社會。

就在希拉裏的演講受到美國上下一片熱讚的背景下,美國各駐外大使館也紛紛召開座談會,將希拉裏的“網絡自由”言論傳播到全世界。但在黎巴嫩,美國大使館的記者座談會馬上受到“炮轟”。黎巴嫩記者高聲呼叫,美國政治和媒體導向上都在實行“雙重標準”。因為就在希拉裏國務卿宣布“輿論自由”的之前不久。美國國會通過一項法案,將把黎巴嫩Al—Manar電視台、巴勒斯坦Al—Aqsa電視台、敘利亞Al—Zawra電視列入恐怖主義支持名單,表示將“抵製所有助長反美情緒的中東地區電視台”。Al—Manar電視台說,美國對阿拉伯國家做宣傳控製的兩大法寶就是“自由”和“民主”。但現在美國卻公然破壞阿拉伯國家的輿論自由,這不得不讓人認為,美國的“自由、民主”隻是它用來實現政治霸權的工具而已。在利益衝突中,美國慣用“雙重標準”。

英國艾塞克斯大學教授克裏斯-馬斯登在博客上說,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愛國者法案》和情報監控機構一方麵在教訓我們什麼是“言論自由”,另一方麵卻在給它的盟友發放數字武器許可證。2009年9月,美國匹茲堡召開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會議時,反資本主義抗議者使用Twitter和手機短信組織群眾集會,與警方發生幾次衝突。41歲的艾略特·麥迪遜隨後被控通過網絡幫助抗議者避難被追捕。警方在匹茲堡的汽車旅館裏抓到他後,又搜查了他的家,麥迪遜的律師什托拉爾還去法庭要求歸還被警方拿走的物品。什托拉爾說,這是一起利用刑法懲罰持異議者、懲罰傾向支持異議者言論的殘暴做法,也是他所見到的最獨特的用刑法對待Twitter使用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