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考試前 (1)(1 / 2)

正式宣布恢複高考前一個月,父親從在大學任教的朋友那兒得到消息,連夜寫信告訴我。

公社曾發給每個知青點一套《青年自學叢書》,有數學、物理、化學、史地、政治。知青點裏別人都不稀罕,說我們隻有小學畢業程度,自己哪看得懂,再說看懂了又有什麼用?我便把書保存下來,沒事時翻翻。鄧小平第一次複出,想重開大學之門,說大學生先由工農兵推薦,再由考試錄取。我便認認真真看起來。誰知張鐵生一紙白卷,打破了千萬人的大學夢。從此,上大學隻能靠工農兵推薦。

接到家信,我又把那兩本叢書拿出來,每天晚上自學。但是,那套書當知識讀物可以,對付高考卻不行,內容太淺,也沒什麼習題。托人從縣城裏一位老高中生那兒借來“文革”前的高中課本,才看了兩個星期,高考消息正式公布,那位高中生自己也躍躍欲試,我隻能忍痛割愛。

考期一定,複習的時間就隻有三四個月了。家裏比我還急。父親下放在基層工廠,和工人一起搞出好幾項技術革新,很有人緣。大家聽說他女兒要考大學,卻沒有書,便分頭幫他去借,終於借來一套老高中課本,如獲至寶。

那時全大隊知青就剩下了我一個。一年前,大隊讓我當了赤腳老師,不用再下田出工。那時正好“雙搶”,學校放假一個月。生產隊和大隊裏知道我想考大學,二話沒說,就出證明放我回上海一個月。

在家裏,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半步不離那張大寫字台。全部高中的數理化,厚厚的幾本,我不是在看,簡直是在往下吞書。好在從小記性好,別人看三遍,我一遍就記住了。即便這樣,還是每天隻能睡三四個小時。又值盛夏,溽暑蒸人,一個月下來,人像脫了層皮。

一個月到了,學校要開學,我不得不回去。白天上課,晚上複習。這樣幹了幾天,想想這次機會難得,時間緊迫,若不全力以赴,隻恐功虧一簣。左思右想,隻有去請假。

公社管文教的書記姓王,是個複員軍人,總穿一件洗白的軍衣,白淨臉皮,平時不苟言笑,有點莫測高深。聽我說完,他背著手,在地上踱起方步,好半天才轉過身來,問我:“你是什麼文化程度?有高中文憑嗎?”

“沒有。”

“啊——那你怎麼會想到要去考大學的呢?”

我解釋說,這次考試沒有學曆要求,人人都能報名。我正在自學高中課程,隻是需要時間,因此來請假。

他“嗯”了一聲。“自學?”他嘴角往上提了提,笑了一聲,“你有把握嗎?人家是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哩,你自學?”

接著,書記非常嚴肅地跟我講起了“農村是廣闊天地”的大道理。再說這赤腳老師是個美差,好多人盼還盼不來呢,這是大隊和公社對我莫大的照顧,別辜負了貧下中農的一番好意,雲雲。

我連忙向他保證,就讓我考這一次,如果考不上,心甘情願紮根農村,當一輩子赤腳老師。終於,他擺了擺手,說:“好吧,我準你假,考完了可要立刻回來上課。”

我交給房東一擔穀子,四十塊錢,請他們每餐多煮碗飯,他們吃啥我也吃啥。從此整天把自己拴在房間裏,隻有房東小兒子來叫我吃飯才出來放會兒風。

父親是三十年代末的交大畢業生,解放後一直在機電工業部門。為人淡泊,與世無爭,從不過問政治,更不輕易求人。為了我的考試,卻四處找人借書,借習題冊。每天下了班就伏在書桌前為我解習題,直到深夜。每天早上又趕到郵局把那一疊厚厚的習題解答寄給我。我的時間有限,一刻千金,得通讀弄懂高中全部數理化,得背公式,背化學程式,背政治,很少有時間去練習解題技巧。父親解那些數學和物理題目時,每個步驟都寫得清清楚楚,讓我看了記住解題的思路。

當年全國下鄉的知青,總數少說也有一千五百多萬。據統計,最多隻有五十五萬後來上了正規大學,其他五十萬陸陸續續上了電大函大之類的,其他的就隻有當年下鄉時的文化水平了。像我,就隻有小學畢業。並不是他們不想,而是由於惡劣的環境,沒有書,沒有時間,由於種種原因,根本沒有機會。我能考上大學,因為我有個學理工的父親,也靠天意。我是幸運的。

考試的時候是冬天。等在寒風裏進考場,手腳凍得冰冷,心裏更是發毛。我已立下軍令狀,沒有退路,也沒有第二次機會,隻能拚命一搏。

考試後

等待最是難挨。每天給小孩子上著課,像沒事人一樣,心裏卻度日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