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順應潮流,逐步實現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主的現代化管理方式,實現區域資源共享。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加之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實施以來,我國中小學的信息化建設“熱火朝天”。因此,《規程(修訂)》的第十七條中明確指出,“圖書館應逐步實行計算機管理。圖書館要重視和加強圖書館與校園網(城域網)的結合,實現網上電子圖書資源共享。”教育部在印發《規程(修訂)》的《通知》強調指出“中小學圖書館(室)的現代化是中小學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各地要將中小學圖書館(室)的信息化建設作為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加強數字圖書館和圖書資源中心的建設。對建有或在建局域網或城域網的地區,要以某個中心學校或教育部門網絡中心為依托,建設圖書中心,輻射周邊學校,實現資源共享。”這為我們勾畫了一個以資源共享為目標,以計算機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為基礎的現代化中小學圖書館事業的宏偉藍圖。

四是因地製宜,逐步實施,加強指導、評估和督導。《規程(修訂)》的標準和要求,對經濟發達地區來說,有些方麵可能已經超過,但對西部和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還是一個暫時難以企及的高標準。所以,教育部在印發《規程(修訂)》的《通知》中強調:“未實現‘兩基’的貧困地區圖書館(室)建設標準繼續按‘兩基’驗收標準執行;已實現‘兩基’的農村地區,要做好鞏固提高工作,向新《規程》相應標準靠齊;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中小學圖書館(室)建設按新《規程》一類標準執行,在圖書館(室)的管理、建設、使用效益以及圖書館(室)現代化等方麵達到較高的水平。”“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中小學圖書管理工作和中小學圖書館(室)建設工作的檢查指導,並將其列為對中小學校綜合督導評估的一項內容。”《規程(修訂)》的附則中還特別指出“特殊教育學校圖書館的建設參照本規程執行,各地鄉鎮中小學圖書中心的建設參照本規程高標準要求執行。”也就是說,即便在經濟較差的地區,還是要集中財力,參照《規程(修訂)》高標準來建設中小學圖書中心,確保高標準的課程資源的建設水平。

總之,《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修訂)》積12年的實踐經驗,結合了新時期教育對圖書館工作要求,突出了時代特征和現代化要求,突出了對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員的要求,突出了可操作性,為中小學圖書館建設的規範化、科學化、現代化奠定了工作依據。本套叢書就是根據《規程(修訂)》的精神,組織有關專家編寫的供中小學圖書館教師業務培訓之用。

中小學圖書館(室)的現代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項工程浩大的基礎建設。原《規程》的頒布,解決了一個學校有無圖書館(室)的問題,而12年後的今天,《規程(修訂)》的頒布,給我們指明了中小學圖書館(室)在新世紀裏的發展方向。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