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解放思想,總結經驗,發揮優勢(1 / 3)

(1992年7月21日)

質量是經濟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是經濟能否上一個新台階的關鍵所在。如何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包括售後服務質量,我想從總結經驗、發揮優勢和進一步解放思想三個方麵,講幾點意見。

總結經驗既是一個在實踐中學習的過程,也是從戰略上提高我們本領的過程。改革開放十幾年來,我國質量管理工作是有成績的,產品質量水平在逐步提高。現在,我們應該好好總結一下這方麵的經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十幾年來,我們的一些做法究竟對不對,就看實踐的結果是不是有利於把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起來,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即一方麵能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另一方麵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根據這一觀點,我認為有幾個方麵的經驗要好好總結。

1.總結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地區的經驗。這些地區的經驗值得我們重視,尤其是走在前麵的深圳、珠海、廈門、汕頭特區的經驗,值得我們很好地去總結。十幾年來,我們一直在爭論計劃和市場的關係問題,是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其實,特區在這方麵已經積累了許多經驗。例如,他們總結的“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12個字經驗就較好地解決了計劃與市場發展中的一些問題,促使企業麵向市場,開發、生產出市場需要的產品。他們的這一做法,無非是指令性計劃要縮小,指導性計劃要擴大,最後都要進入市場,就是指令性計劃也要尊重價值規律,不能讓生產出來的東西壓在倉庫裏,而是要根據市場用戶的需求生產。

2.總結已經辦得好的國營大中型企業的經驗。在同樣的外部環境下,有一些大中型企業質量管理很出色,產品熱銷,效益很高。例如,一些企業大麵積虧損,而上海二紡機、武鋼、吉化、大慶石化、湖北二汽等效益卻很好。這些企業走的是質量效益型道路,堅持嚴格質量管理,一絲不苟。這些企業可以做到的,其他同行業企業為什麼做不到?總結這方麵的經驗,對於解決一些國有企業長期低效率運轉的問題是很有意義的。

3.總結集體企業,包括鄉鎮企業的經驗。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迅速發展,1990年鄉鎮企業總產值已達9500億元,占全國社會總產值的25%。鄉鎮企業發展的經驗很值得我們重視。一位鄉鎮企業局局長對我說:十多年來,鄉鎮企業從小到大都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發展的。初期是“船小好調頭”;企業有了某些發展時則強調“船大抗風浪”;現在是鼓勵發展“聯合艦隊”,以利於市場競爭。對於鄉鎮企業的經驗,我也聽到過一些同誌的議論,說:鄉鎮企業推銷產品靠的是“經濟手腕”,這我學不了。這是一種偏見。就大多數鄉鎮企業來說,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規模,且牢牢地占領了市場,靠的是嚴格的管理,靠的是過硬的產品質量。杭州萬向節廠就是它們中的典型。這個廠質量管理非常嚴格,低成本、高質量,它不僅能為湖北二汽這樣的大企業配套,產品還出口國外,競爭力一直很強。這能是“經濟手腕”辦得到的?我認為,應認真總結鄉鎮企業的經營機製、內部分配製度及管理方麵的經驗。

4.總結三資企業的經驗。在改革開放中,大量出現的三資企業,不僅帶進了國外資金,而且帶來了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這都是送上門的好經驗,要認真總結。這些企業視質量為企業的生命。例如,肯德基公司有一套很嚴格的質量管理製度,為保證食品質量,他們將當日賣剩下的食品全部處理掉,不允許第二天繼續賣。“質量是企業的生命”,這是由日本人提出來的。我國不少企業把這句話隻掛在嘴上,並沒有真正認識到它的真諦所在。這些送上門的經驗難道不需要我們認真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