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總結商業企業的經驗。提高我國質量管理水平,商業企業是很重要的一塊陣地,生產和流通不結合起來是沒有生命力的。重慶市商業企業“四放開”的經驗也要認真總結推廣。
6.總結建立企業集團的經驗。建立企業集團,發揮集團內企業間優勢,對改善產品質量、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經濟發展有積極的作用,這已被許多聯合企業經驗所證明。雖然,目前我們這方麵經驗還不多,但對於已有的經驗要好好總結,以利不斷完善。
鄧小平同誌曾多次強調要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我們要善於學習各方麵的經驗,使其成為我們大家的共同財富。那種對新經驗視而不見、抱殘守缺的陳舊觀念是沒有出路的。總結經驗是我們大家的任務,是我們每一個實踐者的任務,不要把這項任務看作隻是理論家的事。上述六個方麵的實踐,我認為對增強國家經濟實力,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隻要我們大家共同總結,善於學習,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就一定能把我們的經濟很快搞上去。
二
發揮優勢。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要分析當前的形勢,研究其對於提高質量創造了哪些優勢,並研究如何充分地去發揮這些優勢。質量問題是各方麵工作的一個綜合反映,所以提高質量,使產品和服務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有許多問題,如認識、體製、資金、技術和管理等方麵的問題,需要做長期而艱苦的努力。當前的形勢對我們盡快使經濟上一個新台階是十分有利的。我們要自覺地把握這個好形勢,以轉化為我們的工作優勢。
優勢之一,是質量問題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重視。我國現正在由產品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產品進入市場要接受市場的考驗,市場競爭的勝負關鍵取決於質量,因此質量問題提到了各方議事日程。這是我們抓質量最好的時機。隨著大多數產品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買方決定著產品的命運。過去那些喊破嗓子也不重視質量的企業,那些產品質量總是在一個低水平上徘徊的企業,那些“皇帝女兒不愁嫁”的企業,也開始有了危機感、緊迫感,壓力變動力,促使企業在提高質量上下真功夫。這是形勢所迫。形勢帶來了抓質量工作的優勢。
優勢之二,是鄉鎮企業和三資企業的迅速發展不僅成為廣大國營企業的競爭對手,同時也提供了好經驗。許多鄉鎮企業、三資企業根據市場需求積極開發新產品,多品種、小批量生產,與我們一些企業的大批量、少品種的老一套生產形成鮮明對照,為這些企業指出了方向,促使國營企業認識市場,了解市場,適應市場,認識到品種、質量的重要。鄉鎮企業、三資企業的發展經驗迫使廣大國營企業的經營觀念和方式必須轉變。
優勢之三,是我國將加入關貿總協定給企業帶來的緊迫感。在中國產品平等地進入國際市場的同時,國外的產品也將大量進入我國市場,這意味著國內企業將自願或不自願地參與國際市場更加嚴峻的競爭和進入“國際級”較量。國家雖然可對“幼稚工業”給予必要的保護,但畢竟是少數產品。這對廣大企業是巨大的壓力。企業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質量是首當其衝的大課題。當60年代日本貿易自由化時,對日本國內企業的衝擊是很大的,像小鬆製作所等一些公司麵臨著美國產品的挑戰,幾乎破產,使這些公司能夠起死回生的是它們抓住產品質量這個關鍵。它們經過了這次背水一戰,求得了生存,而且貿易自由化加速了整個日本經濟的發展。所以,我把壓力視為動力,視為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