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之四,是經濟體製改革不斷深化,特別是鄧小平同誌南方談話後,改革的步伐加快了。轉換企業經營機製,轉變政府的職能,進一步落實企業的自主權,更好地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必將增強企業麵對市場、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內在動力;改企業對上級負責為對市場、對自己的利益負責,改“讓我抓”為“我要抓”,在抓法和效果上將會有很大的不同,後者將會有更大的積極性、持久性,更注重實際效果。當然,經濟體製改革是一項很艱巨的任務。轉換企業經營機製,光是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就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我們要做長期的艱苦奮鬥。
優勢之五,是今年開展的“中國質量萬裏行”活動,引起了全社會的共鳴,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將偽劣商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把某些地方保護主義揭露在眾人的麵前,喚起全民的質量意識,提高消費者的自我保護能力,也增強了生產、銷售企業的質量責任感。這為加強質量和質量管理工作定會打下最好的輿論基礎。
三
解放思想。總結經驗、發揮優勢,關鍵還在於解放思想。我們的思想往往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往往和實際的需要有一定的距離,對新的形勢不認識、不適應。要適應,就必須轉變思想觀念,進一步解放思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鄧小平同誌發表的那篇著名講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就是從“解放思想”講起。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要使我們的思想適應於盡快把經濟搞上去的形勢要求,我們一切工作要有利於扭轉國有企業長期低效率運轉的局麵,要有利於增強我國產品質量的競爭能力,要有利於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我認為,小平同誌的重大曆史功績之一,是恢複了我們黨一貫倡導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解放思想,轉變思想觀念十分必要,卻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要有一點反省精神,時刻檢查自己的思想是不是不夠解放,是不是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是不是距離實際的要求還很遠。我自己就有這方麵的體會,如對企業改革三項製度破“鐵飯碗”的問題,思想上就有一個轉變的過程。很長一段時間,我是主張社會主義要有個“鐵飯碗”的,後來全民所有製企業長期低效率運轉這件事情促使我的思想有了改變,逐步認識到國營企業這樣下去,我國經濟實力會一天天被消耗、被削弱,最後用什麼來堅持社會主義?這是個有關工人階級根本利益的問題。我痛切地感到,不解決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幹不幹一個樣的問題,我們沒有出路。所以必須破長期以來作為社會主義“優越性”體現的這個“鐵飯碗”。破“鐵飯碗”,是為了把競爭機製引入企業內部,使激勵機製起作用,使人人奮發向上,使人民群眾明天能夠端上“金飯碗”、“銀飯碗”,以顯示社會主義的真正優勢。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認真總結各方麵的經驗,發揮我們的優勢,從宏觀到微觀,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在提高質量方麵真抓實幹,才能促使我國經濟盡快上一個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