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改革物資管理體製,發展生產資料市場(3 / 3)

“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是我國新的經濟運行機製。物資體製改革的上述五個方麵的內容,都是圍繞著如何實現這一新的機製出發的。實踐已經表明,隻有把企業推上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舞台,讓企業在市場競爭的海洋裏遊泳,才能充分發揮生產企業經營活力。在國家計劃指導下,建立一個統一、開放的生產資料市場體係,就是我們當前物資體製改革的主要目標。

物資體製的改革,涉及麵廣,政策性強,為了切實保證改革的成功,特別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改革要緊緊抓住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這個關鍵。隻要思想解放了,尊重實踐,尊重群眾的創造,沒有辦法可以有辦法,沒有方案可以出方案。

解放思想,就是用黨的十三大的精神來武裝我們的頭腦,用以觀察改革9年來出現的新情況,分析新問題,實現思想觀念的轉變。就物資體製改革而言,我認為必須實行以下三個觀念的轉變:由產品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由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由政企合一向政企分開轉變。隻有圍繞並通過這些觀念的轉變,才可能找到並實行一套符合發展我國商品經濟要求的、有利於發展生產力的新思維、新方法。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不是短期內所能做到的。但是,我們必須解放思想,堅持改革,努力創造條件,促進這些轉變的實現。

(二)改革要與發展緊密結合。物資體製改革需要一個較為寬鬆的經濟環境,但寬鬆的經濟環境的獲得,隻有通過改革的深化,不斷發展生產力才能實現。因此,我們要以改革統攬全局,促進兩者的緊密結合。在這裏,加強重要物資的宏觀平衡,努力做到總供給與總需求基本一致,不僅是物資體製改革對客觀環境的要求,而且也是進行改革的重要步驟。特別是對某些短缺的物資,一方麵要通過改革的途徑,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廣開物源;一方麵也要製訂必要的措施,抑製需求。在革新計劃工作中,要注意計劃觀念的更新。應該看到,在發展商品經濟的條件下,從某種意義上說,計劃的範圍擴大了,有了許多新的內容。不僅國家指令性計劃分配、國家合同訂購和國家組織供需銜接的形式是計劃,地區之間、企業之間在等價交換的基礎上實行的橫向物資交流也是計劃的重要內容,隻是計劃的形式不同了。所以,國家物資部門要自覺運用經濟信息和經濟政策,對全社會的物資供求進行計劃指導。所有這些,都是使改革與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改革的各項措施在一個穩定的經濟形勢下不斷深化。反過來說,也隻有深化改革,才能促使經濟趨向更加穩定與繁榮。

(三)要顧全大局,防止工作脫節。這次物資體製改革的成功,將有利於政府職能的轉變,有利於國家調控下的生產資料市場的早日形成與完善,從而促進我國物資流通事業的發展,大大加快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步伐。因此,各部門、各地區的同誌都要從這樣一個高度來認識和對待這一改革,通力協作,密切配合,決不可斤斤計較局部的利益。當然,物資體製的改革也同其他體製改革一樣,實質上是一種權力和利益的調整,搞得不好,就會影響當前生產建設的順利進行。所以,在新的運行機製尚未建立起來以前,各個部門和地區不要輕易打亂現有的物資供應渠道,而必須仍按現行的供應渠道和組織機構正常開展工作,抓資源、抓訂貨、抓催運,切實保證生產建設特別是國家重點企業和重點工程對物資的需要。

(四)改革要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改革物資體製,牽動的麵比較大,麵臨的矛盾和困難不少。為了取得經驗,少走彎路,全麵的改革要在一些城市經過試點以後再逐步展開。試點的目的,就是通過實踐檢驗改革方案的可行性,暴露改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便進一步擬定對策。一旦改革全麵付諸實施,就隻能成功,不能失敗。因此,對於這次物資體製改革,必須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精心指導。既要加快改革的步伐,深化改革的內容,又不要一哄而起,搞“一刀切”。

企業升級是市場體係形成前國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