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無奈的整村行動(1 / 3)

我喜歡看大村莊,不止是因為我出生在大村莊。大村莊給人厚重的感覺,這種感覺,其實就是大村莊外露的質。如果是自然曆史形成的大村莊,則可能還有一份曆史的沉澱。

外表看過去,黃竹村是不錯的一個村子。房屋橫亙在兩座低低的山岡間,後麵本是一壟田,足有四五百畝,後來改種了臍橙。臍橙樹矮,葉大枝繁,一年四季青青翠翠,為這個村莊平添了一道風景。村莊前麵狹長的平疇連著不遠處的山岡,因為地勢,又使村莊多了一些高低錯落的建築美感。省道經過時把村莊隔了一下,後壟田的流水又把村莊分了一下,留在左右兩側的還不及中間的三分之一,如母親牽著兩個孩子。

黃竹村是鎮裏最大的村莊,將近有300戶、1000多人,都是一個姓氏的家族子民。村莊的前庭有一座明朝晚期的建築,是這個家族的祠堂。祠堂的楣額上寫著“解元”二字,說明村莊的先人曾經出過全省高考狀元,也說明村莊崇尚文化的傳統。據說解元是清乾隆年間的,我想既然上書“解元”,那麼此解元肯定沒中進士,不然沒有不書的道理。2005年該家族成立理事會,動員家族力量將祠堂修葺一新,雖然說不上金碧輝煌,但也是朱漆鋥亮,肅穆莊嚴。修祠堂的時候鎮裏十分支持,特別給了1000元。在鎮裏的指導下,祠堂內除了有家族方麵的傳統內容,還有一塊壁專門展出家族子民的榮耀,另外劃出了計劃生育、法律、公民道德建設、農業科普知識、農村政策等方麵的宣傳區域,設立了愛心超市,把傳統祠堂包裝成了熱愛家鄉、寓教於樂的宣傳陣地,引起了省、市多個單位的關注。村莊的前庭較為寬闊,還有一眼水塘,常年流動著活水。

黃竹村作為新農村建設第一批試點的村子,多半是因為我的理念。新農村建設的號角,讓我的思維興奮地跳動著理想主義的光芒。應該選擇一個怎樣的村莊進行試點?當時我的考慮是,這個村莊應該有一定的規模,最好還有一定的曆史,在村莊的改造上應該還有一定的空間,如果這個村還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那就更好。思路在我腦海中初現,黃竹村就跟著在我的眼前浮現出來。

2005年以來,對於村莊裏的人們來說,可謂好事連連。先是國家取消農業稅,終結了數千年的“皇糧”;接著又給種糧農民發放直補,還有油菜種植補助、母豬養殖補助、農機購置補助。所有這些,對於很久以來民怨疊加的農村,無疑都是一次次淋漓的宣泄;而對於長期以來在矛盾擠壓下的鄉鎮幹部,似乎更是一種無言的解脫。新春的喜慶還沒有散去,黃竹村又被確定為第一批新農村建設試點村,這對於村子裏的人們無疑又是一件好事。人們談論著新農村,每一張臉上又多了幾分喜悅和感激,每一個人的心裏早已湧動起新農村的遐想。

其實,確定黃竹村為第一批試點村,黨政班子會上的意見並不一致。一致的意見是,黃竹村同屬一個家族,容易產生合力,在發展生產方麵也有獨到之處;目前兩大主導產業較有規模,汽車運輸業入股村民較多,入股多的年分紅可達數萬元,少的也有幾千元;種植業以種植臍橙為特色,形成了400多畝的規模;同時黃竹交通方便,村容整好了示範效應大。不同意見是,黃竹村太大,是鎮裏的頭號大村莊,村內建築較亂,而且人多的村莊雜房也多,尤其是廁所、牛欄多,動起手來恐怕有難度,況且新農村試點扶助資金隻有10萬元,隻怕是杯水車薪。問題都擺上了桌麵,等著我拍板。我還是猶豫了一下。毫無疑問,大村整治更費勁,小村整治更容易,問題在於整治的意義又不大。而且在我的觀念中,農村自然村落不宜太散,盡管那時候我還沒有把建設大村莊的理念公開亮出去,但是我非常清楚,村落小而散,浪費土地不說,而且未來配套建設的成本太高,僅修路一項就無法承受。新農村建設剛剛啟動,誰也沒有經驗。為慎重起見,我決定在黃竹村作為年度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上報縣裏前,鎮裏再組織力量到黃竹村征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