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性教師是實現創新性教學的前提
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首要條件是要有創新性教師。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需要有創新性的教師,一個思想保守的教師無論如何是培養不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也需要有創新性教師,一個對創新一竅不通的教師是無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具有創新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素質的學生,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以身立教是永恒的教育理念。在開展創新教育中,必須把培養教師的創新素質放在首位,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為教師創新素質的形成創設民主寬鬆的環境和氛圍。美國學者史密斯(R·smith)對創新性教師進行了界定,所謂創新性教師,就是那些善於吸收最新教育科學成果,將其積極運用於教學中,並且有獨特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新教學方法的教師。創新性教師有三個特點:一是善於吸收。“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創新性教師的教學藝術之花常開不敗就是因為有理論甘泉的滋潤。二是善於轉化。最新的教育科學成果往往是理論形態或技術形態的,它與教學之間有一段距離,創新性教師能夠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把理論或技術學科化、具體化,變成可操作的方法與策略。三是善於創新。創新性教師善於在吸收和借鑒的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推出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創新性教師的基本素質
一、崇高的職業理想
動機因素是一切行為的動因,這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來說也不例外。教師的職業理想是教師獻身於教育工作的根本動力。教師要幹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強烈而持久的教育動機,有很高的工作積極性,很難設想一個對教育工作毫無興趣的人,會努力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中指出:“人們要求教師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職業精神和獻身精神。”職業精神和獻身精神是作好任何工作的前提,一個人隻有熱愛自己的工作,並決心為之而獻身,才能作好這項工作。這一點對於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來說尤為重要。隻有具有較高的職業理想的教師才能指導學生過智慧型生活,這樣的教師不僅是教學的“嚴師”,而且是拓展學生心靈和智慧的“人師”,真正成為青少年的人生導師。這種崇高的職業理想具體表現為事業心、責任感和積極性。一個把教師僅僅看做是一種職業、一種謀生的手段的人不可能有什麼創新。隻有那些把職業當成事業來做,孜孜不倦,執著追求的教師才能有所創新。
二、全新的教育觀念
1.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觀
認知心理學認為,隻有認知因素(認知過程和認知結構)才是決定學習結果和學習效率的直接因素。如果沒有預先存在的、可利用的、可區分的、清晰的認知結構,就不會產生有意義的學習。如果沒有必要的基礎知識和背景知識,就很難學習有關的新知識。已有知識或認知結構是學習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學習時,必須善於把新學知識與已有知識聯係起來,進行深水平的語義加工,才能理解新知識,掌握新知識。因此,學習時的認知加工深度和策略是決定學到什麼的充分條件。總之,學生的學才是決定學習到什麼的最關鍵、最直接的因素。教材、教法、環境條件、社會影響等一切外部條件,雖然是重要的,但都是影響學習結果的間接因素。
既然學生的學才是決定學習的直接因素,那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就是至關重要的。老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傳統教學思想中有一個誤區,教師教了學生就應該會,教師強調了,學生就應該記住。那麼,學生不會,沒有記住,當然是學生自己的責任。這種思想一直影響著我們的教學質量的提高。在這種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對學生不會、記不住的問題,教師總是從學生身上找原因,而且往往是從消極方麵找原因。從一般意義上講,沒有教不會的學生,隻有不會教的老師。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指出的:“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