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學生的不良心理透視(1)(2 / 3)

(1)家長對青少年的過於苛求,一心“望子成龍”,卻從不去考慮這些要求是否會對青少年的成長造成影響,家長的施壓與權威,讓青少年整天處於緊張狀態,久而久之,便導致了青少年心理過分焦慮而影響生活。

(2)家長對青少年的過於溺愛,如果家長對青少年過於寵愛,對其百依百順,這樣就會使青少年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一旦脫離家庭,在社會上或學校裏碰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時,就容易發生過度焦慮。

(3)老師的教育方法不當,現在式的教學過度地追求“高分數”、“高升學率”,對學生進行“題海戰術”等,教育內容過多,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青少年學生們負擔太重,接受不了,也易形成過度焦慮反應。

解開心結

有人曾對一所普通高中高三的學生做了心理狀況的調查,結果發現,大約有1/2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心理問題,而心理焦慮問題最為突出。這些學生主要是為主要是為明天的出路而焦慮,高中的學生主要是為能否升上重點大學而焦慮,但表現形式大同小異,都是感到焦慮不安、精神緊張、恐慌、鬱悶及無所適從。

短時期的焦慮,對身心、生活、工作無甚妨礙;長時間的焦慮,能使人麵容憔悴,體下降,甚至誘發疾病,給身心健康帶來影響。

青少年正處於心理成熟的發展期,是心理調節的不穩定期,也是人一生中焦慮反應發生的高峰期之一,故而青少年焦慮反應發生率高並不足為奇。但對此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如果不能及時調理,焦慮反應持續下去其危害很大,可逐漸發展成為神經衰弱,對日後身心健康影響頗大。所以,幫助青少年遠離心理焦慮問題刻不容緩:

(1)要增加自信心。自信是治愈神經性焦慮的必要前提。大部分的青少年是由於對自己沒有信心,對自己完成和應付事物的能力有懷疑,從而誇大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導致了憂慮、緊張和恐慌。所以,要遠離心理焦慮,第一步就是減少自卑感。應該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慮程度就會降低一點,恢複自信,也就是最終驅逐焦慮。

(2)學會自我放鬆,自我解壓。。也就是學會從緊張情緒中解脫出來。當情緒緊張時不妨深吸一口氣,再想象著把壓力或纏繞你思想的不良情緒緩緩呼出。事情都有兩麵性,嚐試著多去想想好的一麵。逐漸將陰暗的情緒趕出大腦。

(3)自我反省。有些青少年是由於對某些情緒體驗或欲望進行壓抑,壓抑到無意中去了,但它並沒有消失,仍潛伏於無意識中,因此便產生了病症。所以,你隻會莫名的感到焦慮不安和痛苦,卻找不到原因。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進行自我反省,把潛意識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訴說出來。必要時可以以不傷人傷己的方式發泄一番,發泄後焦慮一般可消失。

(4)可以適當地進行自我刺激。心理焦慮一般都是腦中總是胡思亂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異常。這個時候采用自我刺激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在胡思亂想時,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看富有邏輯性的偵探小說,或從事緊張的體力勞動,從而忘卻痛苦的事情。這樣就可以防止胡思亂想產生不良情緒,同時也可增強你的適應能力。

2.消極的思想情緒

你的困惑:同學們都說“我就是這樣,改不了了。”、“我無能為力。”、“我不得不如此。”、“我就是學不會!”、“辦不到,我沒有時間。”這些是我的口頭禪。後來我發現,我的確愛把類似於這些消極的話語掛嘴邊,所以我很不快樂……

心靈故事

故事之一:

小丹今年上高中了,升入高中後由於教師的教學方法發生了變化,競爭對手也發生了變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適應,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從初中時的全年級前幾名落至高中的141名。這是她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感覺自己這麼的無能。每當想起父母的殷切的期望,看到他們的目光,就讓她覺得非常難過,不知如何做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悶、煩惱、憂愁、氣憤充滿頭腦,看見書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成績更是一落千丈。

故事之二:

一次,有一個小孩子和家人玩紙牌遊戲,連續幾次都拿了很差的牌,因此連輸幾局。他開始不高興了,不斷地抱怨,沒有好牌,贏不上一局。他母親看著他的牌,正色對他說:“如果你真要玩,真想贏,就必須用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有多好或有多壞!人生也是這樣,就像牌局永遠是偶然的結果,但是不管你的運氣有多差,牌有多差,你都得無條件的接受,你能做的就是要盡全力的把握每一把牌,將它打到最好。”後來,小男孩謹記母親的教誨,一步一步地成為少校、中校、上校、少將、盟軍統帥。這小孩子就是艾森豪威爾,美國曆史上第三十四位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