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學生的不良心理透視(1)(3 / 3)

心靈透視

在生活或者工作、學習當中,每個人都會遇到類似以上的體驗:那就是對一切都漠不關心,凡事都提不起興趣,遇到事情時總認為自己肯定做不好因而也懶得去做它。這是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遇到困難的時候,屢次不進,就會想到退縮,或者容易在這時接納他人哪怕有意無意的消極影響。這種心境在心理學上稱為消極心態,是與積極心態相反的一種情緒,它是時時幹擾我們工作和學習的一種心態。輕易接受消極影響的這種弱點的破壞性極大,因為多數人不知道這種弱點像敵對陣營中鑽入了對方的內奸一樣,他會想方設法阻撓破壞你積極的一麵,使人心情特別壓抑,情緒低落,會使人喪失鬥誌,放棄理想;消極心態嚴重的人往往不愉快,情緒不穩定,對身心造成損害,易患多種疾病。

消極情緒包括:憂愁、悲傷、憤怒、緊張、焦慮、痛苦、恐懼、憎恨等。消極情緒的產生是因人因時因事而異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害怕失敗。失敗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所有人都遭受過無數的挫折,因此,這種失敗的恐懼感就一直潛藏在我們的身體裏麵,隨時威脅著我們。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內心的膽怯和懦弱,從而產生消極的想象力和預期的失敗感。

自我認識的錯誤。每個人都對自身有一個印象和評價,這就是自我認識。這種認識在這們的一生當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決定自己行為方式的重要因素。一個人之所以這樣做而不那樣做,是因為他認為,他這樣做更符合他的“我觀”,即更符合他的身份、年齡、性別、品德、能力等等。對青少年而言,如果他覺得自己是優等生,他就會為此而努力,盡量避免其他的幹擾因素,而如果他認為自己智力不好,他就會有意無意地原諒、縱容自己成績差、無能,他的行為目標,可能僅僅是不做白癡,那麼最終的結果也就是喪失對自己的信心,使假想心理成真。

做事經常半途而廢。在遇到困難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挫折可能帶來的種種傷害。“害怕”是因為對自己沒有把握,自認為能力不夠,自信不足,同時,總是看到事物消極的一麵,因而顯得膽小,脆弱、憂慮、猶豫、找借口。在這樣心態的影響下,這種“害怕”就會與日俱增,心理的承受能力會越來越低,於是,輕易就會被困難嚇倒,造成推卸責任,消極被動。

解開心結

那麼,怎樣戰勝消極心理呢?

(1)永遠不對自己說“我不行”。

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經常對自己說“我能行。隻有在比較中發現自己的長處,才能找到肯定自己的支撐點,才能樹立信心。任何人都有長處,同時也有短處,例如理科成績比較好的同學,文科成績不一定突出;做難題高明的同學,容易的題目的正確率不一定高。總之,隻有學會在比較中挖掘自己的長處與優勢,才能對自己充滿信心,走出消極的困擾。

(2)注意力轉移法。

當青少年們遇到嚴重的挫折或傷害時,往往會產生憤怒、恐懼、焦慮等強烈的情緒反應,在這種激情狀態下,最容易一時衝動,做出違反情理的事,這時要理智地控製自己。將注意力轉移到較感興趣的活動和話題中去。多回憶自己感到最幸福、最愉快的事,以此來衝淡或忘卻煩惱,此來緩解不良情緒的影響,從而逐漸達到心理上的平衡。其次可以自覺地改換環境。如外出散步、旅遊參觀,調換居住地點等。這樣可以衝淡消極情緒的影響。

(3)尋找適當的宣泄方法。

當心中有煩惱、不痛快、傷心的事時,不要悶在心裏而要找有關的人、自己的朋友或親人傾訴。即使他們不一定找得出好的解決辦法,自己說出來也是一種釋放,於身心有益。長期強製壓抑情緒,會使內心的體驗變得更加強烈,從而有可能導致心理疾病。當你遭到突如其來的災禍,精神受到打擊心裏不能承受時,可以在適當的場合放聲大哭。這也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排遣緊張、煩惱、鬱悶、痛苦情緒的方法。傾訴。隻有情緒發泄出來,精神才可以得到放鬆,消極情緒才能逐漸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