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學生的不良心理透視(3)(1 / 3)

反抗父母。有些青少年因為父母的管教過嚴,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會後,不但不跟父母溝通交流,反而處處與父母鬧對立。一般表現為不整理自己的房間,亂扔衣物,洗臉慢,梳頭慢,吃飯慢,不完成作業等。在學習上表現為逃學、曠課,較嚴重的夜不歸宿,離家出走,跟父母翻過去的舊賬,甚至要與父母斷絕關係。

無望感。感覺自己或者環境一無是處,或是感覺過多的、不恰當的內疚,感到個人的一切都很糟糕,前途暗淡無光,對未來喪失希望是抑鬱症的一種表現。即使是而對坦途,也並無喜,反而感到憂傷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學卻愁眉苦臉、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學學習期間,經常出現休學退學的念頭。

情緒波動較大。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意誌消沉,幾乎每天如此。青少年表現為情緒的莫名急躁,經常是坐立不安和焦慮,有時達到激越的程度。焦慮可以引起缺乏耐心和憤怒,並且即使是低度的壓力,也使人難以應付。

有自殺的趨向。重症患者利用各種方式自殺。反複出現自殺的念頭而沒有明確計劃,或試圖自殺,或有明確的自殺計劃。對自殺未果者,如果隻搶救了生命,未對其進行抗抑鬱治療(包括心理治療),患者仍會重複自殺。

解開心結

抑鬱症給青少年的成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因為由其導致的自殺可給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和損失。那麼,青少年如何走出抑鬱呢?

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動。抑鬱的時候,常會感到,自己不得不做一些令人厭倦的事情。現在,盡管令人厭倦的事情沒有減少,但可以計劃做一些積極的活動,即那些能給你帶來快樂的活動。例如,你可以看看自己喜歡的書,和朋友一起出去踏青,或者做些運動。抑鬱的人常常把時間用在痛苦的掙紮中,很少參加集體活動。有時候就算是出去玩了,也會常常想到其他的事情,比如,作業沒有做完,衣服還沒有洗,會因此而產生內疚感。其實,抑鬱的人需要積極的活動,否則,就會像不斷支取銀行的存款卻從不儲蓄一樣。積極的活動相當於你在銀行裏的存款,哪怕你所從事的活動,帶來的積極效果極其微小,你也要為此而高興,因為你的存款又增加了。

培養幽默感,學會自嘲。經常看看自己身上有哪些可笑的行為和觀念,但不是完全否定自己,兩者要區分開來。不妨把自己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戲劇,而且還是一部傳奇浪漫的喜劇。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當中,無不是戲劇化的場景,在演戲的同時,不要忘了欣賞。培養幽默感不僅能使生活變得詼諧,而且可以使人變得更有吸引力。研究證明,一個不懂幽默的人,他就不懂調節情緒的方法,他所遇到的困難也就越多,他的情緒也最容易消沉。

不要過度的追求完美。別求盡善盡美,比如在公共汽車上被人罵了一句,覺得損害了自己的形象,轉而又埋怨自己不好,認為自己無能,處處都倒黴。其實,這是自尋煩惱。要改變不正確的自責習慣。不要什麼事做完之後,都要對自己挑剔一番,事事都覺得不對,都後悔,那麼,這將會使你在做其他的事情時,變得畏首畏尾,顧慮重重,徒增心理上的壓力。

善於挖掘自己的優點。隻有使自己的優點在自己身上明確起來,使其發揚光大,使缺點與優點在自己身上明確地分離開,讓缺點在心中變得渺小,使其發揚光大的良好品質真正地在自己身上起支配作用,建立積極的心態,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最好的自我,更積極主動地充分發展最好的自我。青少年朋友如果能夠如此肯定自己,你才能得到和優秀學生一樣的肯定,從而走向成功。

運用欲擒故縱法。美國一項研究表明,要消除抑鬱,必須要正視抑鬱,敢於體驗抑鬱,即每天拿出一段時間專門進行憂慮,即“用憂慮戰勝憂慮”。專家們發現,盡情地憂慮一段時間,更能驅除憂慮。但是,這樣做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指導,否則,如果把握好度,將會陷入更深的心理泥沼裏。心理學家建議這樣做:①平時通過想象、放鬆、轉移注意力等方法打斷憂慮,告訴自己,會有時間專門去憂慮的;②每天專門抑鬱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個小時;③專門憂慮時不要坐自己平時常坐的座位,以免以後一坐這座位就產生憂慮,也不要在晚上睡覺前安排專門憂慮。這樣可以逐漸消除抑鬱情緒。

讓抑鬱症遠離這個花一樣的年齡,青少年朋友們要有意識地傾聽自己內心的需求,時不時地停下匆忙的腳步,反省一下是否傷害了自己,傷害了別人,這樣才能走出抑鬱的沼澤。讓快樂圍繞在我們的左右,讓成功變得可能,讓我們成為一個身心都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