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農村學校教師(8)(3 / 3)

2.受我國一向不提倡休閑的傳統文化的影響,有些教師對休閑懷有抵觸心理,認為休閑是“不務正業”“遊手好閑”。同時,大多教師都普遍感到工作緊張、任務重、壓力大,根本提不起休閑的興趣,無心休閑。

3.休閑自流性和盲目性大,濫用閑暇。有些教師對休閑存在認識偏差,以為休閑就是休息,就是玩,不會科學、合理地安排、利用、分配閑暇時間,從而消極被動地在棋牌、麻將中虛度光陰,在歌舞、網絡遊戲中消磨時光、在觥酬交錯中一醉方休……,以致“星期一綜合征”“假日綜合征”等不良情況發生而影響正常工作;有的甚至在閑暇裏參與封建迷信、賭博等格調庸俗低下的不健康活動或涉足不良場所進行有害休閑等。

4.休閑資源不足、休閑內容和方式單一、休閑領域狹窄、休閑技巧缺乏。很多學校及其教師因對休閑重視不夠而導致休閑資源嚴重短缺,不少教師對休閑的理解也僅僅停留在家裏睡睡覺、聽聽音樂、出去散散步等低層麵上,致使休閑生活不充實而寂寞、無聊、乏味,休閑質量低下。

凡此種種不容樂觀的教師休閑狀況,無不都有害於教師身心健康乃至專業化發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教師隊伍形象,極大地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為此,必須重視並積極引領教師開展高質量的休閑。

三、教師休閑的策略及建議

1.廓清認識,學會休閑

正如《你生命中的休閑》一書的作者傑弗瑞·戈比(美)所認為的,生活在飛速變化時代的我們,應該把休閑看做是從文化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外在壓力下解脫出來的一種相對自由的生活;休閑不隻是尋找快樂,更是尋找生命和價值。它不是簡單的時間的消磨,而應該被理解為一種“成為人”的過程——為了自我,也為了社會。它是人生的潤滑劑,足以滋潤人生、平衡身心、充實知能、發展自我、提升生活品質、享受生命樂趣、迎接生涯挑戰。

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努力學會休閑。第一,擴大交際範圍,培養自己多方麵的興趣愛好,因為交際、愛好越廣泛,休閑生活越豐富多彩。第二,善用閑暇,個性化休閑:在家庭或工作處所的片刻休閑如伸伸懶腰等;在生活圈內的日常休閑如打乒乓球等;在遠離生活圈的周末休閑如名勝古跡一日遊等;在不同地點的長假(寒暑假或黃金周)休閑如觀光旅遊等。第三,學習領會休閑知識,鍛煉休閑技能和技巧,不斷提高休閑的自我規劃、自我決斷和自我評價能力。

2.創造條件,引領休閑

其一,學校應注重創造全麵、豐富、有益發展和正確休閑價值觀確立的校園文化,實施人性化管理,要把教師從雙休日和節假日的各式各樣的學生補習班、檢查評比中解放出來,把應有的休閑時間還給教師,使其更好地享受休閑,注意強化教師的自我觀念並予以充分的選擇和決定休閑的自主權,由他們自行選擇安排、自主活動。

其二,從教師休閑的實際需要出發,積極開發適宜的休閑資源,拓展休閑。學校要爭取各方麵的支持,多方籌集資金,在現有基礎上改善和增加運動場、圖書館、健身房及舞廳等休閑設施。由教師自願成立“教師俱樂部”“校園咖吧”“教工之家”等休閑組織,使之真正成為教師的“休閑之家”。有意識地引導教師從家庭和校園走進社區、走向更為廣闊的社會,如引導教師參加一些有價值的諸如文化體育、社會調查等社會活動,組織教師走向大自然開展野外休閑旅遊等。

其三,開展“綠色健康”休閑,建立休閑反饋機製。一方麵,大力引導教師進行“綠色健康”休閑,即所進行的休閑既要經濟實惠、安全無害,又要有益於自己的身心及專業發展。另一方麵,建立休閑反饋機製,如積極開展休閑活動經驗交流,讓教師們相互交流休閑活動中所獲得的感受和體悟,彼此間“資源共享”;也可創設展現空間,比一比誰的休閑生活安排得更有意義,以使休閑活動得以深入持續地發展下去。

3.強化發展,提升價值

休閑的本質是自由。但自由不等於放縱,也不意味著無絲毫約束而可以忽視對自己、他人和社會所應承擔的責任。應當強化教師休閑中的發展意識,激發其創新精神和發展潛能,讓他們通過創造性的休閑來優化休閑生活,提升自己的休閑價值與品位,以不斷促進自己更快、更高與最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裘指揮,宋曉雲.中小學閑暇教育的理論分析與策略探討.中國教育學刊,2003(8).

[2]袁震.教師休閑需引導.中小學管理,2003(10).

(拙作發表於《教育科學論壇》200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