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農村新課程氛圍(2)(1 / 2)

二、樹理念躬實踐,營造新課程學校支持氛圍

1.多措並舉提升教師新課程執行力

認真貫徹落實《教師法》和《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等法律法規精神,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改善農村教師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切實減輕其各種不必要的負擔和壓力,使廣大農村教師有足夠的生機活力去實踐新課程;以校長為主體建立責任人製度,積極引領和指導農村教師教育科研和新課改實踐;學校要想方設法聘請專家學者到學校做報告或鼓勵支持教師外出參加新課程學習培訓,更新農村教師思想觀念,提高他們對新課改的認識;立足農村及教師實際,強化校本培訓,並激勵農村教師自己主動創造條件加強自學自研,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用理論為新課改實踐導航;通過“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動,教師個人的實踐反思”來提高教師專業素能及實踐新課程的能力。

2.家校聯動讓家長與新課程同行

一是作為孩子就讀的農村學校要打破封閉保守的狀態,主動配合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對家長開展新課程宣傳教育,讓家長了解並認同新課程,了解學校課程改革的情況。學校可以采用家長委員會、家長會、家庭教育谘詢、家長培訓班的方式,也可采用編印宣傳手冊、張貼海報、開辟新課程改革畫廊專欄等途徑,向家長介紹新課程改革的背景、意義、目標、新課程結構、教與學方式的變革、新課程倡導的基本理念等,讓家長認識新課程、了解新課程,幫助家長克服新課程“不適應症”,消除他們的抵觸和茫然心理,做好走進新課程的心理準備。

二是結合農村大集設立學校“教學開放日”,主動向家長開放新課程課堂教學,歡迎家長到校隨時隨堂聽課,觀摩參與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和孩子一起直接感受新課程教學活動,通過讓家長和新課程改革的親密接觸,增進家長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從而更加自覺地關心和支持課程改革。家長聽課可以是全天候的,也可以隻參與某一學科或某一課時,即可以單純聽聽課,也可以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進入學習流程參與互動。家長參與課堂,不僅對孩子是一種極大的精神激勵,而且也增進了家長對新課程的體驗和理解。

三是學校要不斷總結新課改成果,適時地將其展示出來,讓家長們能親身聽到、看到、感受到新課程改革給自己孩子學習、生活和身心等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積極變化;召開“家長談課改”座談會,讓已認同課改的家長現身說法,傳播他們自己理解新課程的實在聲音去感染教育更多的學生家長,讓每一位家長都能感受新課程改革的濃熱氛圍和成效,進而促其發自內心地理解新課程、接受新課程、支持新課程;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長這一重要課程資源,與家長共同開發校本課程,調動家長參與課程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學校要建立合理的建議采納機製,以開放的姿態接納家長提出的合理化建議,推進學校的課程改革。

四是發揮教師和學生的影響作用,引導家長接受新課程。學校領導和教師要以家校聯係手冊、平時性互訪、電話等多種途徑和形式認真傾聽家長對新課程的看法和建議,了解他們對新課程的疑惑和顧慮,然後有的放矢地去引導學生家長更進一步地認識新課程改革。同時,要強化學生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認可和接受度,讓學生先發自內心地喜歡、熱愛並接受新課程改革,然後再由學生去影響他們的家長了解、認可、接受新課程改革。

五是推行家長參與的課程評價製度。新課程積極倡導多主體參與的發展性評價,因此學校不妨建立一套由家長、老師、學生共同參與的三位一體的新課程評價製度,讓家長對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效果、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效果等給予評價並提出改進性建議,使家長與新課程同行。

三、提升家長素質,營造新課程家庭支持氛圍

家庭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學生生存於家庭之中,家庭的支持至關重要。新課程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水平、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家長對課程的關注和支持程度、學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效果等都直接影響著學校課程實施的深度和廣度,決定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程度。可以說,家長及其為孩子所提供的家庭教育環境成為這次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實施並有效推進的一個重要因素。新課程改革倡導家長與學校合作,參與課程改革。家長在新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家長必須了解新課程、走進新課程、與新課程同行。

新課程改革關注的是每一個學生的全麵、個性地發展,因此,家長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新課程積極倡導的教育觀、學生觀、評價觀、人才觀和課程資源觀等。而且,家長還要轉變角色,努力成為孩子學習的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以及溫馨家庭氛圍的營造者。

作為孩子的首任教師——家長應本著“孩子利益最佳”的發展原則積極給子女營造寬鬆、和諧、溫暖、健康向上的良好的家庭學習、生活、成長環境,構建一個學習型的家庭。另外,家長還應注意擠時間自覺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麵的理論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教育水平,在家庭教育實踐中不斷改進並完善教養方式方法,切實提高家庭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