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徑運動“體育運動之母”——田徑
田徑運動,一向稱為“體育運動之母”。遠在上古時代,人類為了生存,每天都要走或跑很長的距離,跳過溝壑等各種自然障礙,追捕動物,采集果實,並要用石塊、樹枝同野獸搏鬥。天長日久,人們不斷地重複這些動作,便形成了走、跑、跳、投各種生活技能——田徑運動的雛形。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為了培養勇於作戰、體魄強健的士兵,走、跑、跳、投等更成了訓練軍隊的主要手段,逐漸形成了這些項目的比賽。以後,又相應地出現了各種田徑場地、設備和器材。如此代代發展,到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田徑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田徑運動的項目很多,主要可分為田賽和徑賽兩大類:人們通常把用高度和遠度計算成績的跳躍、投擲項目稱為田賽,把用時間計算成績的賽跑、競走項目稱為徑賽。此外,還有跑、跳、投項目組成的全能運動。現在有世界紀錄的室外田徑項目多達80項,列入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有41項。最主要的世界大賽有3項,一是奧運會,二是自1977年起的世界杯田徑賽,三是自1983年起的世界田徑錦標賽。
最旱的奧運會項目——短跑
公元前776年在希臘舉行的第一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隻比賽一個項目,這就是短跑。當時的賽程是一“圈”,長度為192.27米。
比賽十分簡單,不計時間,也不計名次,誰第一個跑到終點就算優勝。擔任裁判的都是貴族,他們手執皮鞭,誰要是搶跑犯規,就要遭到一頓無情的鞭笞。
那時候的比賽是不講究姿勢與技術的,光憑體力取勝。即使是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上的百米短跑,起跑的姿勢也是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直到1936年的第十一屆奧運會上,短跑的起跑姿勢才被統一到了起跑器上。
100米跑最早的正式紀錄誕生於1894年,成績是11秒2。從那時起經曆了近百年,才達到9秒86,這是美國運動員劉易斯1991年創造的。女子10O米目前的世界紀錄為10秒49,是美國的格裏菲思·喬伊納1988年創造的。
通常所說的短跑還包括200米和400米,這些都是要分道比賽的,400米以上一般都不分道了。
“飛毛腿”——中長跑
中長跑運動最先興起於古希臘。早在2500多年前,古希臘的山崖上就刻著這樣三句話:“如果你想健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公元前776年,第一屆古代奧運會上的賽跑距離是192.27米,以後賽跑的距離開始成倍加長,逐漸發展成為中長跑比賽。近代中長跑運動起源於英國。18世紀初,英國有些窮人為了掙錢糊口,經常在一些重大的節日裏為觀眾表演賽跑,距離越長,收費越多。這種職業性長跑引起群眾的極大興趣,後來,許多人並不為了賺錢,也加入了長跑者行列。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上,中長跑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中長跑是中距離跑和長距離跑的合稱。800米和1500米屬於中距離跑;從3000米到1萬米屬於長跑距離跑。
近百年來,世界各國湧現了許多傑出的中長跑運動員。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芬蘭有個叫魯米的青年,他在20歲時刷新了1500米、3000米、5000米和1萬米跑的全部世界紀錄。1924年在巴黎舉行的第八屆奧運會上,魯米又一人奪得150O米和5000米兩枚金牌。至今,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奧林匹克運動場外,矗立著他的一座雕像。5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著名長跑家紮托倍克在各項長跑項目中曾17次打破世界紀錄,創下了驚人的成就。60年代起,非洲國家的中長跑異軍突起。1978年,肯尼亞選手羅諾一人刷新了3000米、5000米、1萬米和3000米障礙四項世界紀錄。1993年馬俊仁執教的中國女子中長跑“馬家軍”在世界田壇異軍突起,當年9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七屆全國運動會上,先後刷新女子1萬米、1500米和3000米世界紀錄,其中王軍霞將女子1萬米世界紀錄提高了近42秒,把女子中長跑運動水平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中長跑有5個項目,其中800米世界紀錄:男子1分41秒73,女子1分53秒28;1萬米男子26分58秒38,女子29分31秒78。
羚羊般的飛奔——跨欄跑
跨欄跑起源於17到18世紀的英國。那時英國畜牧業非常發達,年輕好動的牧羊人經常從羊欄上跳進跳出,互相追逐、嬉戲。後來這項遊戲逐漸發展成為現代的跨欄運動。
男子400米欄的欄架高度為91.4厘米,它的第一個世界紀錄是55秒,現在這項世界紀錄為46秒78,是美國運動員凱文揚1992年創造的。
女子跨欄跑開始隻有80米低欄,1969年才改為100米欄。目前這項世界紀錄為12秒21,是保加利亞的東科娃1988年創造的。1973年開始,國際上又增設了女子400米欄,到1993年8月,這項世界紀錄由英國運動員岡納爾保持,成績為52秒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