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劍
擊劍是一項單人對抗性的體育運動。運動員穿戴擊劍服裝和護具,一手持劍,在長14米、寬2米的劍台上互相刺擊,擊中身體有效部位一次,算被擊中一劍。
擊劍國際比賽項目有男女花劍、男子重劍和佩劍。每個劍種都有個人賽和團體賽。個人賽采用循環賽、淘汰賽或兩者結合進行,團體賽采用每隊4人的隊際循環賽,以失分多者為敗。
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擊劍即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13年,國際擊劍聯合會在巴黎成立,總部設在意大利米蘭,現有會員約80個。國際劍聯主辦的主要國際比賽有世界錦標賽和世界青年錦標賽。
幾個世紀來,歐洲一直成為擊劍運動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擊劍運動發展到五大洲。
我國於1953年舉行擊劍表演賽,1956年舉行了第一次全國性擊劍比賽。1974年我國成為國際劍聯正式會員國。1984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二十三屆奧運會上,我國選手欒菊傑奪得女子花劍冠軍,這是我國運動員獲得的第一個擊劍世界冠軍。
摔跤這是最古老的一項競技運動。早在公元前12世紀的古希臘奧林匹亞競技會上,就將摔跤。
拳擊
拳擊是一項對抗性極強的體育運動項目。運動員雙手戴皮革製的拳套,一人對一人,相互打擊對方的頭部至眉、耳以下的麵部和身體正麵臍部以上至胸部以下各部位,以擊倒對方為目標。如果被擊倒在地上的一方,在裁判員呼數至“十”秒而未能起立時,即被判為失敗。若雙方都沒有被擊倒,則按有效的打擊次數或防守技術、積極活動的程度來判分,決定勝負。
拳擊已有五千多年的曆史,在埃及公元前40世紀的象形文字中,就有關於拳鬥用的護具“皮繃帶”的記載。另外,考古學家還在巴格達近郊發掘出許多有拳鬥場麵的壁畫和石刻。1904年第三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24年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成立,現有會員約130個,總部現設美國。國際拳聯的主要比賽有奧運會拳擊賽、成年和青年世界錦標賽以及世界杯賽等。奧運會拳擊比賽按運動員體重分48公斤級、51公斤級、54公斤級、57公斤級、60公斤級、635公斤級、67公斤級、71公斤級、75公斤級、81公斤級、91公斤級和91公斤以上級共12個級別。
拳擊比賽有業餘拳擊比賽和職業拳擊比賽之分。參加業餘拳擊比賽的運動員必須年滿18歲,經家長同意並持有教練員證明訓練良好的簽證和醫生的健康證明書。職業拳擊運動員必須年滿21周歲(現有些國家放寬至18歲)。按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的規定,職業拳擊運動員不得參加業餘拳擊比賽。
現在拳擊運動屬世界一流水平的有美國、俄羅斯、古巴、波蘭、韓國等。我國於1946年由上海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舉辦的國際業餘拳擊比賽中,周士彬、顧伯麟分獲輕中量級和中量級冠軍,這是中國拳擊手第一次在國際比賽中奪魁。1987年我國加入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
射擊
用步槍、手槍、獵槍等瞄射固定、移動、隱現以及飛行目標,以命中精確度或環數計算成績的運動,稱為射擊。
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上射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時隻有大口徑自選步槍項目。由於這種槍支價格高,射擊場地要求大,不利於開展,小口徑自選步槍便應運而生,並於1929年在瑞典舉行了小口徑步槍世界錦標賽。當時隻采用臥射和立射兩種形式,從1930年開始增加了跪射。射擊目標是一個10環直徑為20毫米的環靶,1958年起靶徑改為124毫米。1907年國際射擊聯盟成立,1915年解散,1921年重新成立。總部現設在德國的慕尼黑。國際射聯的主要比賽有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射擊賽。世界錦標賽每四年舉行一次。
現在,國際射擊聯盟所承認的世界紀錄項目,男子有46項,女子有14項(包括團體賽)。國際射聯規定,隻有在世界錦標賽、奧運會和洲際正式比賽中的新紀錄才能被確認為世界紀錄。
我國於1952年將射擊列為全國比賽項目。1981年10月在阿根廷圖庫曼舉行的世界飛碟射擊錦標賽上,我國選手巫蘭英、馮梅梅、邵偉萍聯手奪得雙向飛碟女子團體冠軍,這是我國運動員奪得的第一個射擊世界冠軍。1984年7月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二十三屆奧運會上,我國選手許海峰奪得男子自選手槍慢射金牌,這是我國運動員奪得的第一個奧運會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