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物品收藏(1)(3 / 3)

19.加蓋郵票。在已有的郵票上印上新的文字或新的麵值,就成了一種新的郵票。

20.錯票。是指由於設計的原因,使郵票的畫麵出現了與曆史或者現實不相符合的錯誤,一般是輕微的錯誤,並得到郵票發行部門和集郵界的認可。

21.變體票。實際上是錯票的一種,但它不是設計的原因,而是印刷過程中的錯誤造成的。

郵票的計量單位

單枚郵票因其小得不能再加以分撕,而且具有其獨立的功能,所以“枚”是郵票最小的計量單位。

張可以分為印刷全張和郵局全張兩張。一個印刷全張是郵票印刷廠的郵票印刷機印筒每轉動一周所印出的印張;而郵票印刷廠以成品形成正式交郵局出售的整張郵票稱為一個郵局全張。

其實也就是郵局全張,它可反映出郵票印刷的製版情況,一般每版票四周都帶有邊紙。版票計數比較方便,而在大宗郵票交易中版票價值一般都比較高。

數枚郵票沒有分撕開連在一起稱為連票,但是連票不包括全張。而由於連票的形狀和枚數的不同,就有方連、長連、直連,多連等不同的名稱。連票有同票相連,如:97—1牛年八方連,也有異票相連,如96—3《沈陽故宮》。

由於設計或印刷工藝的要求,印版上的模被排列為若幹個區間、印刷成郵票後就成為若幹四周都有邊紙的連票,就稱為“格”。而格與格之間的邊紙就稱為“過橋”。

方連

是同票相連的形式之一。直橫各行郵票的枚數相同,組成整齊的方形稱為方連;可以整個枚數表示,如“四方連、九方連……”直行、橫行、枚數不同,組成矩形也可稱為方連,而由於橫行、直行枚數不同,可以加注表示,如“八方連(4X2)”即橫行是四枚,直行為兩枚。

在一定時期為表現一定的主題的若幹枚(或單枚)圖樣不同的郵票的總稱叫套,如“T136《恒山》”。一套郵票通常是選題、印刷、發行一次完畢,具有獨立的誌號,而當某一題材比較大時,郵票就要以組的形式分期發行,每次發行的郵票即為一組,如“古典文學《水滸》。”

郵票中隻有“小本票”以“本”來計量,因此“本”是“小本票”的特定的計量單位。我國發行的小本票常在封皮上加印圖案,設計者照片和有關的文字介紹。如“T68《紫貂》”

是小型張、小全張郵票特定的封裝計量單位。通常一盒內裝100張。而在每盒的標簽上標有郵票的誌號、名稱、圖號、麵值、張數等。

包是郵票廠將郵票成品封袋交貨的計量單位,通常按每100或每500個郵局全張封一包。每包的封皮標簽上標有該包郵票的誌號、名稱、圖號、麵值、張數及每郵局全張枚數和整包枚數等。

郵票的收集與整理

一個集郵愛好者,應該怎樣開始收集郵票呢?首先要明確集郵的目的和意義,有了明確的集郵目的,才會使自己少走彎路,沿著一條正確的集郵道路發展。在我們國家,廣大集郵愛好者集郵的目的是為了增長知識,陶冶情操。許多集郵愛好者,當初都是被這“寸方藝術”所吸引,開始集郵。

集郵目的明確了,開始收集郵票時,先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個人愛好,製定出收集郵票的內容和方法。現今世界上已有30多萬種郵票,如果漫無邊際地去收集,不僅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而且也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世界著名的集郵家費拉裏(1848一1917),從11歲開始集郵,當年他依仗家庭巨富,決心要收集全世界發行的郵票,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盡管他進行了頑強的努力,但最終還是未能實現。要知道,費拉裏所生活的時代,世界上發行的郵票還不足10萬種,那時的古代郵票也沒有現在這麼昂貴。現今,如果集郵者也雄心勃勃地提出費拉裏的那種目標,這是根本不可能辦到的事。因此,集郵愛好者在一開始收集郵票時,就應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最好遵循“先裏後外”、“由近及遠”的八字方針。

“先裏後外”主要指在收集郵票時,一般多是先從收集本國郵票開始,然後根據集郵主題的需要,再擴大為收集外國郵票。這是因為本國郵票一是好收集,二是郵票圖案所反映的人和事也比較熟悉,三是無語言障礙,便於研究。

“由近及遠”指在收集郵票時,先著手近期發行的郵票,近期收集齊了,再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向遠期發行的郵票擴展。這是因為近期郵票可以經常見到,收集起來比較方便。一般來說,郵票發行時間距現今越長遠,越不易收集;如果用錢購買,價格也貴,財力達不到,硬要追求,也是不現實的。現今剛開始集郵的同誌,應先著手收集近期發行的“J”字頭票、“T”字頭票;繼而收集編號郵票,“文”字頭郵票等。當然,並不排除在收集近期發行的郵票的同時,也兼顧收集較遠期發行的郵票,但一定要量力而行。

明確了收集郵票應遵循的方針,還應該講究收集方法。收集郵票的方法大致有三種:一是尋找、二是購買、三是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