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作品給人的第一視覺印象中最敏感的就是對形和色的反應,並以色彩尤甚。梵高的名畫《向日葵》跳躍生動的原色——黃色,充滿了生命的張力;莫奈的《蓮花池·粉紅色的係列》(1900年)中的睡蓮也是在那靜水中的粉紅淺綠構成和諧的畫麵而長駐人間。如此看來,色彩是太重要了。花器和花材的配合是一幅完整的畫麵。首先在色彩上一般絕少見到紅瓶插紅花,白瓶插白花,因為它們之間要有差別才能產生律動,但白瓶紅花的強烈衝突也不符合人們的審美心理。因此在紅白之間須有過渡色彩調節,中性色的花器比較易顯示花材的天生麗質;粉色係列的花器則要求花材色彩濃淡適宜,不要過於強烈,在瓶和花之間形成一漸變的色域;粗獷自然的木、藤、竹、根等花器和各種花材都能起到很好的搭配。其次在花器和花形之間也要諧調,細長的玻璃瓶插大朵牡丹顯然不和諧,插直線型的菖蘭也無美姿可言。枝葉纖細柔弱的文竹如配插在粗質藤簍中也實在不相稱。同樣,一個洋式燭台花器和水晶花器插上玫瑰就相得益彰,但插梅和玉蘭就不那麼適宜了。而梅瓶插梅花就如同中國畫一樣有書卷味。……即是說花器與花色、花形、花的質地、花的性質、花所具備的人文色彩都能相吻合才能算是合適的配搭。
花器的種類非常多,有各種各樣的質料:陶、瓷、銅、銀、木、藤、草編、玻璃、塑膠、漆器、鮮貝玉器,還有合成材料器皿,樹根等。大體上依應用場合不同和主題內容差異而決定所用器皿,形式上也是千差萬別。有瓶、盤、盆、壇、罐、籃、杯、香爐,以及各種造型迥異的異形花器。
陶器被稱為泥土的藝術。最適於表現手工製作的精湛技藝,用陶器插花,兼融了古樸與豔麗之美,常用有黑陶、紅陶、灰陶、彩陶、紫砂陶等。
瓷器光潔細膩,有彩繪和素燒之別,為避免與鮮花的豔麗色彩衝突,喧賓奪主,選擇素麵瓷器較適宜。目前所用瓷器已擺脫了傳統的瓶盆造型,向幾何化、抽象化發展,以取得新穎的構圖效果。
竹、藤、木、草編的天然質感、樸素的自然色彩,洋溢著生活的情趣,在插花花器中別具一格,引發人們回歸自然的向往。更因其輕便、價格低廉,便於吊掛擺放而博得人們的喜愛。
玻璃花器晶瑩光亮,線條流暢,色彩多變而迎合時代感。但插花時花器應避免用炫目的色彩,以免喧賓奪主。塑膠花器質輕,色彩豐富,形式多樣,近來也被很多人采用。但因其質感上予人以輕薄的印象,因此應妥善安排,避免頭重腳輕。
根兒也是人們的選擇之列,根兒插花,似為天成;漆器以富麗、穩重的色彩,淡淡的描畫,賦予插花作品吉慶祥和的底蘊;鐵器造型經過匠人的打製、焊接、錘製,印痕曆曆在目,表現粗獷的野性;用包裝紙將花泥包裝插花,作為禮品饋贈,便於攜帶。其他各種家用器皿,如碗、碟、酒瓶等插花頗具生活氣息。目前還有一種傾向即不用花器,依靠擺花的台麵,圓、方、長、短,形狀不拘。
總之,花器的使用沒有固定的格式,隻要花材、花器與環境相諧調即可。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插花會有更廣闊的空間。
在插花中除了花器之外,底托也是主要的因素,底托可以比作為盆景中的“幾架”。擺放插花作品時,兼具穩定和襯托的作用,其色澤、形製、質感都要和花器、花型取得呼應。有用如盆景幾架一樣的書卷、高低幾等,還有用竹簾、手工鉤繡品、麻編、樹根兒,甚至一塊平木板、玻璃台板都可起到穩定的作用。這裏值得一提的砧木,砧木是樹幹上的一段,基本形如廚房用砧板,比較薄。有圓、橢圓和各種邊緣不規則的形狀,其天然色彩和木質紋理頗受人們的青睞,巧妙應用作為底托能為整體作品錦上添花。
鮮花保鮮方法
(1)灼焦法。一般是把花枝的末端(如象牙紅)放在蠟燭焰頭上燒焦後,即放入酒精溶液裏浸一分鍾,再用清水漂洗幹淨,采用此法,可延長插花期約15天。
(2)深水急救法。如發現鮮花由於水分不足,花頭下垂,可先剪去花枝末端一小段,然後把花枝基部投入盛有冷水的容器中,令留花頭於水麵外,約1、2小時後,花枝就會蘇醒過來。
(3)折枝法。對於一些枝梗脆性的花木,選定了用來插瓶的花枝,要用手把它折斷。這樣花梗沒有受到壓力,導管保持正常,容易吸收水分。
(4)末端擊碎法。將花梗末端(約1寸左右)擊碎,使吸水麵積擴大,一般木本花枝如玉蘭、繡球、丁香、牡丹、紫藤等,可多多使用此法。
(5)鮮花保鮮劑。在插花水溶液中加適量的化學藥物保鮮劑(市上有成藥出售),利用藥劑抑製花枝,可延長其保鮮時間。這種保鮮劑,一般能使菖蘭花(唐菖蒲)延長開花期7~15天。
如一時買不到保鮮劑,可用高錳酸鉀四千分之一水溶液防腐,或用阿司匹林三千分之一水溶液配製簡易的保鮮劑,也能使菖蘭延長開花期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