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攝影技藝(1)(1 / 3)

攝影,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利用照相機進行繪畫的一種藝術形式。它能夠真實地記錄各種人物、景物、場麵等。在現代社會中,攝影已成為人們日常體閑生活中不可或少的內容。外出旅遊或節假日相聚,訪友探親或過生日等,都少不了用攝影的方式來助興,以增添生活的樂趣。攝影,已成為人們當前休閑的一種時尚。

攝影常識

常見攝影失誤和預防

在拍照過程中,由於思想不集中和環境幹擾等種種原因,難免有時會失誤。拍照時常發生如下失誤情況。

1、空拍,即撳動相機快門鈕後膠片沒有曝光。原因:a、忘記揭開鏡蓋和雙鏡頭。最好在鏡頭上附加一塊UV鏡或天光鏡防塵,拍照時就不必揭開鏡蓋,還可避免鏡蓋丟失。b、閃光燈不閃光,常因忘記上電。為了節省幹電,拍了就關電源,等到再拍時勿忘再開並在開啟快門前還要看一下閃光燈氖燈是否已經亮足。c、當鏡間快門葉片被汙油粘牢時,按下快門葉片不能啟閉而造成空拍。d、片頭與接片的引片頭脫開和片頭與卷片軸裝片不妥,雖在卷片但暗盒不輸片,連續拍照造成大量空拍;中途斷片後也會發生類似空拍。為了防止空拍,在初始卷片前應轉動倒片鈕使膠片收緊,然後卷片看倒片鈕是否同步轉動,以後隨時多注意卷片的同時倒片鈕是否也在轉動。

2、曝光不足、過度和景像模糊。原因是拍照時注意力太集中在被攝對象和構圖而忽視了環境光線已有變化、相機與對象距離有了變動等因素而忘了重新調整光圈、快門和距離,又如照相機在光線暗弱處調焦較為困難,往往會調錯距離,這時應與目測距離結合估算調焦距離是否合理。要防止上述這類差錯,要在撳動快門之前,默念有詞:蓋、F、T、D、閃等,即複核鏡蓋是否揭開,光圈、快門和距離是否放對,以及閃光燈上電與否等,則就萬無一失了。

3、拍人像照時,取景並調焦距時間不要長,否則會使被攝者因聚精會神使眼睛疲勞,結果當開快門時正巧容易眨眼而拍出閉眼照片。妥善的拍法是:在上述時間內,讓人家隨意但身體勿動,等到對好光後要開啟快門之前隻要關照一聲即拍即成,或問一聲好了沒有即拍即成。作為被攝者不應在表態過後卻立即要求等一等拍,這時快門恰正在打開,則就難免拍出一張廢照。

4、在旅遊景點因未帶三腳架自拍,不要請不熟悉拍照的人代勞,常見在撳動快門時使照相機“點了頭”而拍壞照片。

5、在遊覽場所,人來人往頻繁,因拍照調焦時要注意自己和同伴的物品包包,要放在可以照顧到的地方,以免被竊。

6、遇到路麵高低不平、溪溝河畔、山崖險境等處要特別注意安全,常因在取景時攝影者和被攝影者在後退和左右移動身體時可能發生跌傷、跌入河流甚至跌進深溝或山穀喪命。

7、用三腳架拍照時,緊固螺絲一定要扳緊,三腳要開足;裝上相機前用手試壓其頂頭是否結實並看清楚地麵狀態要使三腳站穩,不可勉強;遇到風力稍大時要衡量是否易被風傾倒,以防相機摔壞。

8、用自拍機拍照,上鈕時卷片後再扳動自拍扳手或兩者先後反之均可。但在開啟快門時,無自拍鈕的相機隻要撳動快門鈕即可聽到自拍機齒輪噝噝聲直到自動開啟快門。然而,DF相機則應按自拍鈕才對,否則,若按動快門鈕自拍,快門立即開啟,損失掉一張片子。

9、在熱鬧地區拍體照,時刻有來往人群阻擋鏡頭視線,這時須學會用右眼看取景框,用左眼留意左右兩旁行人,就不會拍出恰巧被行人阻擋的照片,除非有自己人在拍照時阻攔他們通過相機麵前。

10、搶拍時遇到快門尚未上弦失去了寶貴的“鏡頭”,應養成拍照習慣:在每次要拍照時才卷片上弦而不是在事先早已作好了準備。拍照後立即上弦等拍,將使機內有關拉簧長久處於疲勞狀態;若不拍而將相機儲藏起來改日再拍則影響更壞。

11、不標明已拍張數的膠卷裝用外出創作,隻拍了數張發現已經到底,若還有更好的“鏡頭”就無法拍到。所以要帶一二卷備用膠卷。

攝影的用光

1、室外自然光攝影。

室外自然光攝影,所采用的照明光源主要是太陽光。自然光分直射光和散射光兩種:直射光是指太陽直接照射到物體上的光線,這種光較強,明暗反差大,有濃重的投影;散射光是指太陽透過雲霧照射到物體上的光線,比較柔和,沒有顯著的明暗反差和投影。

室外攝影,自然光的照明是多變的,諸如天氣的變化,拍攝方向的不同以及太陽與地平線構成的角度大小等,都直接影響著自然光的照明效果。一般將一天的自然光分為四個照明時間。

早晨與傍晚、太陽初升或太陽將落,即太陽在15°角以下時,光線比較柔和,光調悅目。潮濕的空氣常常形成晨霧或暮藹,空氣透視現象明顯。太陽照射角度低,景物可以形成長長的投影。這種光線條件,適宜於拍攝表達情緒氣氛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