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在構圖時,將主體放置在前景這個突出位置上。因為前景景物離照相機近,結影的比例大,同時前景不受其他景物的遮擋和幹擾。這是突出主體形象一種最簡單可行的手段。
第二,可在調焦點距離時,把焦點準確地調到主體形象上,使主體清晰,降低其他景物的清晰度,以充分反映主體的質感,增大它的吸引力。為了達到同一效果,還可將光圈放大,使一些次要的景物處在不清晰的範圍,以虛實對比的手法使主體突出。
第三,調動高亮度的光線(如聚光燈),將光束直接射向主體,使主體鮮明、突出。
第四,可以將主體放置在畫麵構圖線條的會聚點上,用線條誘導人們的視線,使之很自然地移到主體形象上去。
第五,可用影調明暗的手法與和諧的色彩來突出主體形象。
當然,還有其他種種方法。這些手段在實踐中也不是單獨孤立使用的,如條件允許,幾種手段協同運用,將會產生更好的藝術效果。攝影者可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總結,創造更多的新的突出主體的辦法。
3、拍攝角度的選擇。
拍照片的角度,不僅對表達拍攝內容起重要作用,對形成優美的構圖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不同的拍攝角度,拍出的照片差別很大。變換一下角度,能直接影響畫麵結構。例如,在同一距離、同一高度、用相同焦距的鏡頭,采用仰角、平角、俯角拍出三張照片,雖然前後景物沒有變化,而畫麵內包括的內容就不同了。如果采用不同的高度,在同一距離,用仰角、平角、俯角再拍三張照片,就會發現前景和後景的變化很大。這就說明相機與被攝物體的角度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盡相同。
鏡頭角度的高低,直接影響畫麵中的水平線和空間深度的改變。現在分別說說俯視、平視和仰視幾種角度的使用效果。
(1)俯視,即拍照時相機的位置高於物體,從上向下拍攝。其特點是視野遼闊,能見的場麵大,景物全,可以縱觀全局。這種方法多用於拍大場麵,比如拍攝糧食大麵積豐收,草原及成群的牲畜,交通樞紐,水麵等。如果俯角較大,雖沒有廣闊的場麵,拍攝特殊題材時也有其獨特效果。
(2)平視,即相機與被攝物體大致在一個水平線上。這種角度接近人眼的習慣印象。平視構圖的特點是透視效果好,一般不易產生變形。這種方法順手、方便,不需要任何附加設備,但拍出的照片很少有變化,也不新穎。初學攝影者習慣用平視角度拍照。
(3)仰視,是從下向上拍攝,相機低於被攝物體,拍出的照片地平線低,仰角拍攝的特點是,可使景物拍得宏偉、高大。如拍建築物,有直插雲霄之感;拍高台跳水,以藍天作背景,顯出運動員有淩雲之勢,騰空飛翔之感。低角度拍攝,還可舍棄雜亂的背景,使畫麵簡潔,主體突出。
選擇高低角度的同時,還要對景物的橫向角度加以選擇,以拍建築物為例,是拍正麵、側麵還是拍背麵,要多方觀察,定好角度後再進行構圖。再如拍攝人物頭像,不妨圍繞被攝人物,結合光線、臉形等特點,細心觀察,在最美最理想的角度進行拍攝。選擇角度,主要服從於內容的需要,哪一方麵最能體現被攝物體的特征,最富有表現力,就在哪個位置拍攝。
正麵、側麵、背麵拍攝,各有特點。正麵構圖,線條結構對稱、穩定,有莊重、威嚴的氣氛。但正麵構圖缺少透視感,容易呆板。側麵構圖,立體感強,能產生空間感和線條透視的效果。
如用側麵拍攝人像,能充分顯示優美姿態和麵部表情。利用光線的明暗反差,可增強立體感。這是通常使用較多的角度。采用斜側麵拍攝,景物在畫麵中有一部分正麵,還有一部分側麵,可以突出被攝物體的整個輪廓。背麵構圖,絕大多數是為了內容的特殊需要而采用的,能顯示出特殊的效果。背麵拍攝,也有許多印象深刻的好作品,這要靠在實踐中去體會摸索了。
攝影技法
拍攝雪景
拍攝雪景,最好是雪後晴天,如能趕上清晨的光線則更好。在陽光下,運用側光和側逆光,最能表現雪景的明暗層次和雪粒的透明質感,影調也富有變化;即使是遠景,也能產生深遠的氣氛。如果拍攝雪中人物,臉部最好加輔助光。相機鏡頭上要戴遮光罩。如果用黑白片拍雪景,應加用深黃、橙黃或黃綠色濾光鏡,以壓低天空影調,減弱雪地亮度,使景物影調柔和。若用彩色片拍雪景,最好用偏光鏡,以吸收白雪反射的偏振光,降低亮度,調節影調,使藍天的白雲突出,還可提高色彩的飽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