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漫談師德建設(1)(1 / 3)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

(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1997年8月7日重新修訂,9月3日頒布施行)一、依法執教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全麵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師法》等法律法規,在教育教學中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麵、主動、健康發展。

四、嚴謹治學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

五、團結協作謙虛謹慎、尊重同誌,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關心集體,維護學校榮譽,共創文明校風。

六、尊重家長主動與學生家長聯係,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取得支持與配合。積極宣傳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訓斥、指責學生家長。

七、廉潔從教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製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不利用職責之便謀取私利。

八、為人師表模範遵守社會公德,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範健康,舉止文明禮貌,嚴於律己,作風正派,以身作則,注重身教。

教師要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典範

在師德建設上,我市重點提出了4方麵的要求:

一、教師要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並以此不斷改善和規範教育行為要下力氣搞清楚這樣一些問題:1.我們的教育不是為了培養精神貴族、培養治人的勞心者,而是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各級各類勞動者;2.教育已不再是少數人享的特權,而成為全體公民必盡的義務,成為每一個公民做合格的誠實勞動者的必由之路;3.教育的目的不再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不再是為了光宗耀祖、改換門庭,而是通過受教育,學好本領,把真才實學毫無保留地奉獻給祖國和人民;4.教育不再是唯書本、唯分數、唯升學率的應試教育,而變成為麵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麵成長的素質教育;5.教育亦從人生的某一階段教育變成為職前、職後乃至終生的教育,教育不再僅僅作為謀生的手段,而成為人們不斷適應社會發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內在需求;6.教育已由單純的學校責任變成為社會、家庭、學校共同的責任,社區在發展教育、培養青少年中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等。

二、教師要做精神文明建設的典範我們提出,要從教育自身的行業特點出發,明確精神文明建設對教育的特殊要求和教育所肩負的特殊責任。教師不僅要具有必備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教育教學技能,還應當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高潔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做人風範,嚴謹的治學態度和作風等。要培養學生做“四有”新人,教師首先要具備“四有”的素質。要堅決抵製有損教師形象、有損教育形象的不良現象,在幫助教師自愛自重的同時,建立起更為完善有效的師德考查。監督機製和評估辦法,使教師能夠用高於社會一般水準的文明標準來約束和規範自己,堪稱社會精神文明的典範。

三、教師要義不容辭地擔負起素質教育的重任廣大教育工作者要以對下世紀負責,做有責任感的教育家的博大胸懷,義無反顧地、真心實意地投身到素質教育的偉大實踐中。在素質教育下執教辦學遠比在應試教育下執教辦學要難得多,需要花費比以往更大的精力。素質教育不僅要麵對少數好學生,更要關心、愛護廣大中、差生,使每個學生部能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素質教育不是不要智育,而是要高水平的智育,教給學生學習的智慧和能力,這就需要在改進課堂教學上下真功夫,真正做教育家而不是教書匠;素質教育要求搞活德育,開足開齊各類活動課程,加強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等,這裏就有一個怎樣依照教育規律和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有條不紊地銜接好這些環節,使之相得益彰、形成合力的問題。我市以評選“三A”學校“三A”校長為動力,促進廣大教育工作者在素質教育中打前鋒、做表率。

四、抓好對校長、教師的職業道德培訓天津市的中小學教師學曆合格率和繼續教育工作在全國處於前列。我們提出,在鞏固已有成績的基礎上,要把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師德內容作為師資培訓工作的重要內容來抓。通過培訓,不僅使教師的知識得以更新,學曆得以提高,教學方法得以改進,而且要使教師的精神境界、思想道德更加高尚,使廣大校長和教師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自覺性更高,教育思想更端正,執教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師德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作,我們要常抓不懈,以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去繪製天津教育更新更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