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漫談師德建設(2)(2 / 3)

學習是師德修養非常重要的一環,它對於增長教師的知識,淨化教師的靈魂,啟迪教師的理想,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內省的方法即內心的省察,它注重良心在修養中的作用,強調自我監督。孔子認為:“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見不賢內省”。這就是說,一個人要時時反省自身,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隨時向新人新事物學習,總結提煉他們的優秀品質,從他們的具體行動中吸取營養和力量。這種“內省”的修養是通過極嚴格自我監督和自我改造,培養鍛煉高尚的道德思想、意識、信念和意識,使一個人的行為能夠自覺自願地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崇高道德境界,這是衡量教師師德水平高低的試金石。加強師德修養,做到“內省”主要靠個人的主觀努力,靠靈魂深處的自我教育和自製能力。如同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導:教師每天都要問一問自己“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要自覺教育自已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教育著自己進步。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能堅持對自己的道德行為的靜心內省,嚴於解剖自己,善於認識自己,正視現實,並勇於進行“克治”,揚長避短,去惡揚善,就會使自己的師德修養達到很高的境界。

三、慎獨禮的方法這是一種代表中國文化精神的修養方法,源出於《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說道德原則是一個人一時一刻也不能離開的,要時刻檢點自己的行為,警惕是否有什麼不妥當的言行而自己沒看到,害怕別人對自己有什麼意見而自己沒有聽到。“慎獨”是指“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麵前比在別人麵前更知恥”。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有條件做各種壞事並不被別人發現的時候,仍能堅持道德信念,使道德成為“內心的法”,不做任何壞事。把道德原則和道德規範變成自己的內心信念,並用這種內心信念時時、處處、事事支配自己獨處的思想和言行,就會使人達到內心與外在行為美的高度結合。作為教師,你的思想品德、感情,意誌和日常言行,在不知不覺中被學生的無數雙眼睛觀察著,被許多頭腦琢磨著,因而必須有人格的感召力,身教的感召力,“教者必以正”(孟子),“善為師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董仲舒),“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孔子),這些曆史上的教育家主張隻有”以身立教,其身亡而教存”。他們所倡導的教師應為人師表的行為準則在今天仍然是教師道德規範的一種精華。

師德建設要有硬措施

據《文彙報》載,上海市近期出台了一項旨在加強教書育人工作、規範教師行為的新規定:

學校對師德考核不合格者在職務評聘和職稱晉升等方麵實行“一票否決製”,並且在兩年內不準其申報高一級職稱;對經批評教育無效,並已造成惡劣影響者,則可緩聘或解聘其教師職務,直至撤消其任職資格。與此項規定同時見諸報端的還有安徽“向炒股教師亮紅燈”的報道,其中說“一些學校教師炒股現象嚴重”,有關方麵已“對因玩股影響教學或荒廢業務的教師作出嚴肅處理”。有鑒於此,筆者尚有一點小建議:可不可以給個別既教書又經商者來點類似的說法,因為人們實在聽不慣校園裏、備課室裏甚至課堂上頻傳商界信息的“BP”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