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魔術戲法(1)(1 / 3)

魔術,是我國的傳統藝術。它的曆史悠久,古代從兩漢到隋,一直被稱為幻術,十八世紀末,西洋魔術傳入中國,才開始用“魔術”這一名稱。

魔術是戲法的另一種表演形式。它和戲法一樣,給觀眾看到的都是假象,實際上是運用手法、道具,其中包括聲、光、力、電等物理的和化學的原理,使觀眾造成錯覺而達到表演效果,所以它又是一種科學遊戲。

這裏介紹的幾套小魔術,運用的手法和道具都較簡單,易學易演,熟練以後,再自己琢磨琢磨,還可以編幾套小魔術出來。

小型魔術

商標速變

表演者左手拿著一隻火柴盒,正反麵給觀眾看過,盒麵上的商標是“杭州”二字,下麵是風景圖案。然後,取一塊空手帕,往火柴盒上一遮,在上麵吹口氣,馬上揭去手帕,“杭州”商標的火柴盒轉眼間變成“上海”商標的火柴盒了。遮一次,變一次,一下變“杭州”,一下變“上海”。這套摩術看起來滿有趣,其實很簡單,原來火柴盒上的商標圖案,是由“杭州”和“上海”兩塊商標粘合而成的。中間的半張圖案,可左右翻合。

向左翻是“上海”商標,向右翻是“杭州”商標。用手帕遮的目的是掩護翻合商標時所采用的手法過門;吹口氣,是為了增加神秘氣氛。

剪線奇接

表演者拿一根象球鞋帶般粗、約1米長的花色圓棉線,向觀眾交代,沒有什麼秘密。然後,將線對折起來捏在左手中,右手拿起一把剪刀從中間“哢嚓”一聲把線剪成兩段。表演者又把斷線打個結頭連起來,用剪刀修齊結上的線頭,對觀眾說:“隻要輕輕地往結頭上吹口氣,斷線就可以相接如原。”一個觀眾半信半疑地往結頭處“呼”地吹了一口氣,表演者把斷線猛地拉直。奇怪,結頭沒有了,出現在觀眾麵前的,果真是一段完整的花色線!

秘密揭示:

表演之前,用同樣顏色的一段短線縫成一個小線圈(幾乎看不出縫合處),套入表演用的長線的右端頭上,並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將線圈遮沒,表演時,當線兩頭並攏朝上時,右手暗中順勢將小線圈沿長線拉下,再迅速調頭提起,讓小線圈向上,捏在左手大拇指、中指和食指之間。這樣,用剪刀剪斷的其實就是小線圈的上部,後來給斷線打結也就是給小線圈打結。由於手法簡單利索,結頭逼真,從而使觀眾產生了錯覺。表演者乘拉直長線的瞬間,迅速地將結頭帶進了右手。於是,長線又成了一段完整的線了。

鮮花失蹤

台上放一張桌子,桌子上放一隻透明玻璃杯表演出場亮相後,將手中的鮮花放在玻璃杯中,然後拿起一隻紙筒,交觀眾檢查,以示無任何秘密。接著用紙筒套將杯子罩起來。表演者作一魔術動作後,揭去紙筒套,鮮花失蹤,隻剩一隻空杯子原來杯中套有一個與杯子內容等大的玻璃紙套,因玻璃紙套是透明的,從杯外看不出來。鮮花放在玻璃紙套裏,看上去好似放在玻璃杯中。揭紙筒套時,食指伸入紙筒套內,捏住玻璃紙套的邊,拇指在紙筒套外,向上揭起,玻璃紙套和鮮花隨之被一同揭掉,留下一隻空杯子。

雞蛋沉浮

桌上放著兩隻玻璃杯,盛滿了清水。表演者端起兩隻玻璃杯走到台前,伸向觀眾,然後放回桌上,取過1個雞蛋,放入左邊杯中,同時喝道:“浮起來!”那雞蛋果然十分聽話,浮到水麵上來了,表演者拿起雞蛋,又投入右邊杯中,口中同時喝道:“沉下去!”那蛋果然沉入杯底。同樣兩杯清水,雞蛋沉浮卻能完全服從表演者的命令。

秘密十分簡單;左邊杯中盛的是食鹽化成的濃鹽水,所以雞蛋放入,不會沉下去,而右邊杯中盛的是清水,雞蛋放入就沉下去。

硬幣進出

表演者將一枚硬幣夾在右手的中指與食指之間。左手掌展開,右手將夾著的硬幣迅速遞到左手裏,左手馬上握住。右手指退出時,夾於指尖的硬幣不見了,顯然,已握在左拳裏了。這時,表演者將頭部向右微傾,把左拳中握著的硬幣,放進左耳朵,然後晃動幾下頭,右手馬上湊往右耳邊,硬幣竟落於右掌之中。

接著,又按如上手法,把左掌中握著的硬幣往左眼放進去,從右眼裏取出來;往頭頂上放進去,從嘴裏取出來……這枚硬幣在表演者手中,任意從人體的某一部位進去和出來,變化無常,別有趣味。

秘密揭示:

將硬幣夾在右手食指與中指之間,左手掌展開,右手指在向左掌裏遞硬幣的刹那間,兩指極快地彎向掌內,致使硬幣被夾在食指與拇指的縫內。在此同時,右手指馬上伸直放進左掌;左手掌配合,立即把右手的食指、中指的上半段握住成拳。這一動作要快,以造成假象,使觀眾以為硬幣在左拳中了。

至此,右手自然地彎曲放下,讓觀眾注意力集中在左拳上。然後,將左拳湊到左耳,做一個將硬幣放進左耳的假動作,同時右手自如地接近右耳,故作去接硬幣。由於硬幣早已過門到右手,觀眾當然受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