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2)(1 / 3)

瓢蟲的第三個姐妹是二十八星瓢蟲。它是對農業有害的瓢蟲,因為它的幼蟲和成蟲都吃馬鈴薯的葉片,所以又稱為“馬鈴薯瓢蟲”。二十八星瓢蟲大小和七星瓢蟲差不多,顏色褐色,外表密生黃褐色細毛,每一個鞘翅上有1個大黑斑。

蜜蜂王國

蜜蜂是一種過群體生活的昆蟲,生物學家稱它為“社會性”的昆蟲。每群蜂的內部有嚴密的組織和細致的分工,每個成員各盡其職、互相配合、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因此文學家形象化地把它叫做“蜜蜂王國”。現在讓我們來談談這個有趣的“蜜蜂王國”。

“蜜蜂王國”裏有三種成員:蜂王、雄蜂和工蜂。蜂王是一種由受精卵發育成的雌性蜂。體碩長、大腹便便,很顯眼。通常一群蜂隻有一隻蜂王。雖然名稱叫“王”,實際上它並不是蜂群內發號施令的“君主”,而是整個蜂群的“母親”,它成天埋頭產卵,其他什麼事都不管。在產卵盛期,一隻蜂王一晝夜可以產兩千多粒卵,這些卵的總重量相當於它的體重,生殖機能如此旺盛這在動物界是很少見的。

雄蜂是由未受精卵發育而成的,體型粗壯。它唯一的職能是與蜂王交配,交配後即死亡。雄蜂是十足的懶蟲,什麼活都不幹,整天吃飽了不是閑呆就是遊逛,食量還特別大。因此,除繁殖季節以外,當蜜源斷絕,食物緊張的時候,工蜂就把這些“好吃懶做”的家夥趕出蜂巢,讓其凍餓而死。

工蜂是“勞動能手”。它也是由受精卵發育成的一種雌性蜂,但生殖器官退化,不會生育;個體比蜂王小。壽命也比蜂王短得多。在蜂群中,工蜂的數量占絕對優勢,一窩強大的蜂群可有幾萬隻。人們平時在花間看到的蜜蜂就是工蜂。

工蜂擔負著維持生活所必需的全部勞動,它們的勞動也有細致的分工。一般幼年的工蜂從事“內勤”工作,如哺育幼蟲,打掃衛生,釀製蜂蜜,建築巢房和分泌王漿飼喂“媽媽”和“弟妹”們等。年青力壯的工蜂負責“外勤”工作:到各處去采集花蜜和花粉,以及在巢門口“站崗放哨”搞“安全保衛”等等。工蜂之所以能從事這些勞動,是因為它們身上有一些特化的“工具”器官。如它的消化道的“前胃”已變成一個富有彈性的“袋”——蜜囊,用來盛放花蜜;兩後腿上有一對運載花粉團的“花粉籃”;尾部的產卵器則變成了自衛的武器——螫針。

蜜蜂居住的蜂巢是工蜂用蠟腺分泌的蠟片築成的,它是由多片的巢脾組成的,每一片巢脾的兩麵整齊地排列著六角形的巢房。據數學家們測量計算,像蜂房那樣的六角形柱狀體是同樣條件下用料最少,容積最大的建築結構,無怪乎有人把工蜂叫做“天才的建築師”!巢房並不是蜜蜂成蟲的“臥室”,而是它哺育幼蟲的“搖籃”和貯存蜂蜜、花粉的“倉庫”。

巢房有工蜂房、雄蜂房和王台三大種。工蜂房的數量最多,雄房峰比工蜂房稍大,它們都是六角形的;王台象一粒花生、多倒懸在巢脾下緣。蜂王在王台和工蜂房裏產受精卵,在雄蜂房裏產未受精卵。卵經過三天孵化出幼蟲。

工蜂飼喂幼蟲是區別對待的,頭三天,對所有的幼蟲都喂王漿,往後工蜂和雄蜂的幼蟲就隻能吃到由蜂蜜和花粉調製的“粗飼料”,而王台裏的蜂王幼蟲卻一直享受營養豐富的王漿,使它能發育成“蜂王”。幼蟲經過哺育蜂六晝夜的精心照料,開始化蛹,工蜂就用蠟片將蟲房封上蓋。在蛹房裏,蜂王蛹經過7天、工蜂蛹12天、雄蜂蛹15天的蛻變,最後羽化成蜂破蓋而出。

蜂王出房後必須與雄蜂交配才能履行它產卵的“天職”。

蜂王的交配是在空中進行的,這叫做“婚飛”,在“婚飛”時,許多雄蜂競先追逐一隻蜂王。最後,最強健者追上了,蜂王與它交配。在“婚飛”期一隻蜂王可以同好幾隻雄蜂交配,直到它體內的貯精球裝滿了精液,足夠終生產卵使用時為止。此後它一生都不再交配。

蜜蜂也會“分家”,每當巢內蜜蜂增加到一定數量,工蜂勞動力過剩,出現擁擠窩工現象的時候,工蜂就營造新王台,培育新蜂王。老蜂王逐步縮小腹部,停止產卵。當新蜂王即將出房的時候,老蜂王就帶領一部分喝飽了蜜的青壯工蜂飛離老巢,選擇新居,重新安家立業。舊巢內,新蜂王一出房就竭力搜尋破壞其他未出房的王台,把“王位”的潛在爭奪者扼殺在”搖籃”裏;或是找同時出房的新王進行“決鬥”,以爭奪“王位”,最後,由勝利者承襲“王位”。在特殊情況下,也可能出現一巢多王的現象。蜜蜂就是用這樣時方式進行“分家”,從而繁殖群體的,這種“分家”的方式俗稱“自然分蜂”。在自然情況下,蜜蜂一年可進行二、三次分蜂。

蜜蜂很少會飛錯“家”門,因為蜜蜂不僅能記憶自己蜂巢的位置,而且每一群蜂都有自己的“群味”,守門蜂就是根據“群味”來識別敵、我、友的。

蜜蜂雖然不是恒溫動物,但是它可以靠群體的活動保持巢內恒定的溫度和濕度,以保證幼蟲的健康發育和蜂群正常的生活。蜂巢中心的溫度一般都保持在攝氏34度左右。在炎熱的夏季,聰明的蜜蜂會用擴大蜂巢、減少密度、采水、扇風、蒸發巢內水分等辦法來降低巢溫;天氣轉冷時,它就用縮小蜂巢、增大密度、多吃蜂蜜、增加個體活動來提高巢溫;在寒冬,蜜蜂停止一切巢外活動,聚集成團,用共同產生的熱量互相取暖,抵禦寒冷,經受嚴冬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