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動物界真奇妙(5)(1 / 3)

澳大利亞的袋鼠,有一條長達1.3米粗壯尾巴,它在跳躍時,尾巴象“秤杆”一樣,保持著身體的平衡,而在落地時,這隻尾巴與兩隻後肢一起,支持身體;在休息時,尾巴加上後肢,三點成一麵,使身體穩固。

響尾蛇的尾巴末端有角質環,這種角質環中間是空腔,空腔內又由角膜隔成兩個環狀空泡,這就形成了空氣振動器,當尾巴晃動時,空泡發出“嘎啦嘎啦”聲音來引誘動物或嚇唬敵人。尾巴是音響器。

尾巴能當武器,針鼴也是一個例子。針鼴是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原始哺乳動物,它的外貌很象刺蝟,渾身長滿了長短不一的針狀棘刺,所以叫“針鼴”。它身上的刺並沒有牢牢地長在身體上,但尖端銳利並且長有倒鉤。如果遇有敵人,針鼴就會背向敵人,用尾巴打擊對方。更為奇妙的是,這時棘刺就會脫離針鼴的身體,刺入敵人的體內,尖端上的倒鉤就牢牢地鉤住了對方的皮肉,即使把棘刺拔出來,也夠它受的了。

在節肢動物中也有用尾巴作武器的例子。如大家熟悉的胡蜂、蠍子,它的尾巴上有螫刺,內有毒腺,使人望而生畏,刺了會感到劇痛。

壁虎是一種無毒的、對人類有益的動物。主要以蚊、蠅、蛾為食。

壁虎有兩個特殊本領。一是其前、後肢的指、趾上,有一皮瓣,能吸附在牆壁上和屋簷下麵爬行,不會滑下來。二是壁虎的尾巴很容易斷,隻要碰到敵害襲擊,尾巴就可能斷掉。由於剛斷的尾巴裏的各種細胞還暫時保持正常,特別是神經細胞,仍然調節肌肉使尾巴繼續作各種扭動。雖不能作定向運動,但是可以用來迷惑各種會傷害壁虎的動物,自己則乘機逃之夭夭。

凶猛異常的非洲鱷的尾巴,是一個強有力的“捕食器”。

平時,非洲鱷靜靜地躺在河邊,一動也不動,待獵物靠近它時,便一躍而起,甩動尾巴,把獵物掃入水中,然後美美地飽餐一頓。

啄木鳥的尾巴堅硬有力,能牢固地支撐著啄木鳥停留在垂直的樹幹上,任其啄蟲取食。還能幫助啄木鳥沿著直立的樹幹向上攀登時保持身體平衡。

鬆鼠的尾巴又大又蓬鬆,像一把“降落傘”。當鬆鼠從高處往下跳時,能減低降落的速度,使鬆鼠輕盈安全著地。睡覺時又可當被子蓋在身上取暖。

南非卡拉哈沙漠地帶的地麵溫度超過50攝氏度,生活在那裏的非洲黃鼠,在烈日高溫下尋覓食物時,常常背對太陽,豎起大尾巴當陽傘遮住身子。這種黃鼠依靠尾巴下的陰影,可使體溫平均下降6攝氏度。正是這樣,才使它適應沙漠地區炎熱的生活環境。

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食蟻獸的尾巴,遇到雨天或烈日照射時,豎起來可當傘用,晚上又可當毛毯鋪在地上來睡覺。

老虎的尾巴象一條鋼鞭,是戰鬥的武器。在同其他動物搏鬥時,常揮動尾巴,把敵手抽得懵頭轉向,無可奈何。

鳥的尾巴上叢生著長而寬的羽毛,展開時好像一把扇子,能靈活轉動。飛行時能改變航向,平衡身體,調整速度和控製升降。

人們常稱它為“萬能的舵”。

牛和馬的尾巴,象一把刷子,晝夜不停地左右晃動,用以驅趕蚊、蠅。當與敵手爭鬥時,又把尾巴豎起,用以壯膽助威,恐嚇對方。

家犬的尾巴能表露喜、怒、哀、樂的情緒。看到主人時,豎起尾巴,不斷搖擺,以示高興和向主人獻殷勤;如挨打或見到陌生人時,便低下尾巴高聲狂吠,以示憤怒和“抗議”。

藏羚用尾巴報信

在青藏高原,新疆、青海、西藏交界處的高山草甸或荒漠地帶,生活著一種世界稀有的珍奇哺乳動物,它就是藏羚。

藏羚居住的地方海拔4000-5000米,高寒缺氧,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為了適應環境,藏羚身上的毛特別密,可以抵禦嚴寒;它們的鼻腔特別寬大,能吸入足夠的氧氣。

藏羚喜歡集體生活,有集體禦敵的習性,能夠有效地逃避天敵。它們經常結成五六隻的小群,有時也會結成幾百隻的浩浩蕩蕩的大群。行動的時候,它們十分小心,總有一名“哨兵”